当前电子烟的进货渠道呈现多元化与隐蔽化并存的特点,主要分为合规与非法两类。合规渠道方面,具备资质的电子烟企业通过烟草专卖局授权的供应链体系采购,产品需符合《电子烟管理办法》及国家标准,主要面向烟草口味电子烟。部分企业通过B2B平台对接持证零售商,但需严格核验身份信息与许可证。
非法渠道则更为复杂,包括:1)出口回流,部分企业先生产出口版调味电子烟,再通过走私或虚报出口单据流入国内市场;2)线上隐蔽交易,卖家利用短视频平台评论区的水果表情符号作为暗号引流,或通过电商平台搜索“雾化器”“戒烟神器”等关键词跳转至私人微信;3)线下灰色交易,部分门店在隐蔽仓库囤货,以“海外版”“外贸货”名义销售无中文标识的三无产品,甚至直接通过快递或跑腿服务规避监管。
区域差异显著,如广州16家门店中13家暗售果味电子烟,多通过店铺旁的隐蔽仓库出货;呼和浩特市场则出现直接向学生销售无标识烟弹的情况。价格方面,合规烟草味电子烟单支售价约20-50元,而非法调味电子烟因规避成本,价格降至10-30元,但存在漏油、尼古丁含量超标等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通过分布式制造网络规避监管,在东南亚、塞尔维亚等监管宽松地区设立微型工厂(单厂投资约300万元),生产后通过物流中转进入国内市场,形成“主厂合规检测+分厂灵活生产”的链条。这种模式使非法货源持续补给,监管部门需加强源头管控与跨部门协同执法,以压缩黑灰产生存空间。
标签: 电子烟的进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