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渠道偏好问题再次成为行业焦点。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烟草专卖局多次强调“真品溯源”的重要性,而零售终端的合规化建设也成为各地烟草公司的工作重心。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尽管政策日益严格,但消费者“怎么样买到真烟”的疑问并未完全消除,尤其是线上渠道的监管盲区,依然让不少烟民心存顾虑。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商场的烟草专柜前,记者看到,柜台上整齐摆放着“中华”、“双喜”等知名品牌,每包香烟都贴有最新的“天价”税控标识。据专柜负责人李女士介绍,自2024年底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所有零售终端必须接入全国统一的电子监管系统,否则无法进货。“现在进货要实名登记,扫码入库,连库存多少支都有记录,比以前规范多了。”李女士补充道,尽管流程繁琐,但杜绝了假烟流入的可能性。
然而,在监管相对薄弱的社区便利店,情况则有所不同。记者在东城区某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发现,店主王先生正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货。“大品牌香烟价格太高,我们这种小店就靠‘贵烟’、‘红塔山’走量。”王先生坦言,虽然知道这样做有风险,但“怎么样买到真烟”的消费者往往更看重价格。“昨天有人要买两条‘中华’,非要便宜20块,我只能推荐‘玉溪’。”据市场监管部门透露,此类“以次充好”现象在三四线城市尤为突出,2025年上半年已查处类似案件78起。
与线下渠道不同,线上烟草销售的法律灰色地带更为复杂。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早在2022年就明令禁止电商平台销售烟草制品,但通过“海外代购”、“私人订制”等名义的暗箱操作依然存在。在上海某跨境电商仓库,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将印有“禁止出口”字样的香烟包装拆掉,换上普通快递单发货。“客户下单时备注‘茶叶’,收到货才知道是‘利群’。”一位不愿具名的员工透露,这种操作每月能走货上千条,利润率高达30%。
针对线上渠道乱象,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张教授指出:“现行法律对‘线上销售烟草’的定义存在漏洞,类似‘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模式尚未被完全纳入监管框架。”他建议,应借鉴欧盟的‘数字税控’经验,要求所有跨境烟草包裹必须经过海关电子查验。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的高度重视,据悉,新的《互联网烟草销售管理办法》草案正在加紧修订中。
在消费者层面,“怎么样买到真烟”的困惑主要源于价格差异。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0位烟民,其中有7位表示曾买到过“高仿烟”。来自广州的陈先生回忆道:“去年花280元买了一条‘和天下’,抽着味道不对,后来才知道是A货,正规渠道要450。”而另一位北京烟民则对“扫码验证”的可靠性提出质疑:“现在假烟也能扫出二维码,显示‘真品’,这系统是不是该升级了?”
烟草行业的市场行情也因渠道差异呈现两极分化。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最新报告,2025年上半年,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中华”香烟平均批发价上涨了5.2%,达到每条418元;而地下渠道的假冒“中华”价格仅为128元。这种“价差效应”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让部分消费者陷入“真烟买不起,假烟不敢抽”的尴尬境地。
在云南昆明,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传统烟草大省的零售终端反而更加规范。一家老字号的烟草专卖店店主介绍,当地烟草公司每月会派专人上门检查,甚至抽查库存是否与系统记录一致。“去年有家店因为‘扫码率’低于90%被罚款5万,现在大家都老实多了。”这种“以罚促改”的方式,正成为各地烟草专卖局推动渠道合规化的主要手段。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也在探索渠道管理的创新模式。记者了解到,贵州中烟已与区块链技术公司合作,在“贵烟”系列中试点“一包一码”系统,消费者不仅可扫码验证真伪,还能追溯从烟叶种植到包装的全流程信息。虽然该技术目前成本较高,每包增加约0.2元的费用,但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技术成熟,这种“透明化渠道”有望成为未来趋势。
回到最初的问题:“怎么样买到真烟?”综合多方信息,记者总结出三条建议:第一,优先选择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的正规店铺;第二,通过“中国烟草”官方APP查询零售终端资质;第三,对于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香烟保持警惕。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渠道合规是烟草行业的生命线,也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线,只有双向发力,才能真正堵住假烟的流通渠道。”
标签: 怎么样买到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