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步入新的一年的发展周期,市场动态与政策走向成为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首个完整季度,行业合规性建设、产品创新与市场细分趋势尤为显著。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达到约4700亿支,其中高端产品线贡献率提升至28%,较去年同期增长2个百分点。
在政策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于6月底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省级烟草公司加强电子烟与传统卷烟的监管协同,禁止通过互联网发布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这一举措直接影响了部分依赖线上渠道的烟草品牌,如“白沙”和“红塔山”的部分子品牌,其线上销售额环比下降约15%。记者采访中,湖南中烟一位市场总监表示:“合规成本确实增加,但长远来看,规范化的市场环境更有利于品牌集中资源进行产品研发。”
产品创新方面,2025年7月,多家烟草企业推出了含植物提取物的新型混合型卷烟。其中,贵州中烟的“贵烟·尊享”系列率先采用“低焦油+薄荷醇缓释”技术,单包定价为88元,其焦油含量控制在6mg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核心市场的烟草专卖店时发现,消费者对“哪种烟更好抽”的讨论中,健康概念成为新的评判标准。一位35岁的企业职员告诉记者:“现在选烟,不仅要看品牌,还得看成分表,焦油含量低于8mg的才考虑。”
市场行情显示,2025年高端卷烟的利润占比首次突破40%。云南中烟的“云烟(软珍品)”因采用云南本地特有烟叶品种“红花大金元”,单包售价达到105元,在一线城市的复购率高达65%。相比之下,中低端市场则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如“红双喜”和“双喜(硬)”的零售价稳定在45元/包,但市场份额因价格战出现0.7%的下滑。某连锁便利店店主透露:“现在很多顾客会问‘哪种烟更好抽’,但最终选择还是看促销力度,比如买三送一的活动很受欢迎。”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烟民,其中6人表示会根据“口感与价格”的双重标准选择。一位20多岁的年轻消费者说:“我试过‘中华(硬)’和‘玉溪(软)’,前者香味浓郁但价格高,后者更柔和些,50元/包的‘玉溪’性价比更高。”而一位60多岁的老烟民则坚持:“还是‘白沙(硬)’经典,30元/包,抽习惯了就离不开了。”这种差异化的需求促使烟草企业进一步细分市场,如安徽中烟推出的“黄山(红方印)”针对年轻群体,单包定价58元,包装采用渐变色设计,上市首月销量环比增长22%。
法律与合规领域,7月1日起,部分省市开始试点“烟草制品溯源码”全覆盖,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信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这不仅是监管要求,也是行业自律的体现,有助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然而,业内专家指出,溯源系统的实施成本将转嫁至企业,可能导致部分小品牌退出市场。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的李教授分析:“短期内市场集中度会提高,但长期看,透明化竞争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
国际市场动态方面,随着《世界烟草公约》对电子烟监管趋严,中国烟草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合法市场。菲莫国际与湖南中烟的合资企业“中烟国际”在东南亚推出“白沙”系列时,特别标注了“符合当地焦油含量标准”的提示。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国内消费者对进口烟的关注度不高,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外资企业员工表示:“‘万宝路’和‘骆驼’虽然名气大,但70元/包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还不如买国产的‘利群’。”
在行业专家点评环节,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张先生指出:“2025年的烟草市场呈现出‘高端化、健康化、数字化’三大趋势,但‘哪种烟更好抽’的答案因人而异,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而非简单提价来赢得消费者。”与此同时,部分烟民对价格敏感度依旧强烈,记者在南京新街口商圈发现,有消费者因“利群(软)”涨价至65元/包而转向购买55元的“红塔山(国际)”。这种价格敏感现象在三四线城市尤为明显,当地烟草零售户普遍反映:“经济形势变化下,消费者更注重‘量价比’。”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日的烟草行业呈现出政策收紧、市场分化与消费升级并行的复杂局面。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进程的推进,行业预计将在三季度迎来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而“哪种烟更好抽”的讨论也将从单纯的口感层面,逐步融入健康、价格与合规等多重维度。
标签: 哪种烟更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