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与变革。在《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及“双控”政策(即控量、控价)的双重影响下,烟草市场呈现出供需两端的微妙变化。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部分品牌香烟价格波动明显,其中“抽五元的烟二十元”的现象在部分区域重现,引发行业与消费者热议。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总销售额同比增长3.2%,但利润增速放缓至1.8%。这一数据背后,是烟草行业在严监管下的艰难平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市场监测报告》指出,随着电子烟纳入监管体系,传统烟草消费群体面临分流,而“高端化”与“细分化”成为品牌突围的主要策略。
在一线城市,记者采访到北京某连锁便利店店主李先生。他透露:“现在进货价比去年同期高了15%,尤其是‘中华’、‘利群’等高端品牌,批发价每条涨了30元。相反,五元档次的‘黄山’、‘红塔山’零售价却普遍上涨至20元一包,不少顾客抱怨‘抽五元的烟二十元,还不如买十元的’。”李先生的观察印证了行业分析人士的观点——低价烟提价是调控政策下的必然结果。
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烟草专卖法》修订后,对低价烟的生产与销售设置了更高门槛。五元档香烟的利润空间本就有限,税赋增加后,企业只能通过提价维持生存,这间接导致‘抽五元的烟二十元’成为市场新常态。”他同时强调,高价烟市场并未因此萎缩,反而在“礼品经济”复苏的带动下保持稳定。
消费者心态的变化成为另一观察焦点。上海市民张女士向记者坦言:“以前习惯买五元烟,现在价格涨了,反而开始尝试八元的‘红双喜’。虽然价格涨了,但感觉品质提升,心理落差小了。”而另一位烟民刘先生则持不同看法:“抽五元的烟二十元,这明显是‘杀贫济富’,低收入群体负担加重,反而不利于控烟目标实现。”
行业合规方面,记者注意到电子烟监管细则于7月1日正式落地,对烟草制品电子烟的烟碱浓度、包装标识等作出严格规定。某电子烟品牌负责人透露:“合规成本增加20%,但市场并未因此萎缩,反而刺激了‘烟草替代品’概念的崛起。”
在区域市场方面,西部省份的烟草消费呈现出差异化特征。云南烟草集团市场部经理陈女士介绍:“云南本地品牌如‘云烟’系列通过‘小包精装’策略,成功将中端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5%。但记者在昆明街头发现,仍有部分烟民选择购买价格被哄抬的五元烟,‘抽五元的烟二十元’的现象在城中村尤为突出。”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市场秩序报告》显示,烟草领域违法案件同比下降12%,但“跨区域调货”和“网络代购”等新型违规行为呈上升趋势。北京海淀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王警官表示:“近期查获多起通过社交媒体销售低价烟的案例,消费者贪图便宜,却忽视了真伪风险。”
针对行业未来走向,多位业内专家提出不同观点。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教授周健指出:“烟草税负持续加码将加速消费结构升级,预计到2026年,十元以上香烟的市场占比将突破60%。”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研究员赵明则警示:“低价烟提价可能引发地下交易,建议完善低收入群体烟草消费补贴机制。”
在真实报道层面,《经济观察报》今日刊发深度调查称,某中部省份烟草局通过“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试图稳定低价烟市场,但效果有限。记者在郑州烟草旗舰店看到,尽管五元烟价格已上调,但销量仍同比下降23%。
综合各方信息可见,2025年7月9日的烟草市场正经历着政策、消费、技术三重力量的重塑。无论是“抽五元的烟二十元”的怪象,还是电子烟与真烟的此消彼长,都预示着烟草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阵痛。而在这场变革中,消费者的选择、监管的智慧与企业的应变能力,将成为决定行业走向的关键变量。
标签: 抽五元的烟二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