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热议北京老烟民爱抽什么烟,众说纷纭。

袁雨婷 10

2025年6月25日,烟草行业再起波澜,一则关于“电子烟新规落地,传统香烟或迎政策松绑”的报道在烟民群体中引发热议。北京老烟民爱抽什么烟?这个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据《烟草时报》记者走访发现,尽管电子烟监管趋严,但传统香烟市场似乎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冲击,反而因部分烟民回流,出现了短暂的“抢购潮”。

“电子烟抽着不爽,还是老烟枪实在。”在北京西单一家烟酒店,李师傅一边挑选着“中华”软包,一边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自己抽了三十多年烟,电子烟虽然时髦,但口感始终不如传统香烟。“尤其最近电子烟新规出来,听说以后买得更难了,我还是老老实实抽我的‘中南海’吧。”

记者注意到,与李师傅有相同想法的烟民不在少数。据该烟酒店老板透露,自电子烟新规出台后,传统香烟销量环比增长约15%,其中“中华”、“玉溪”、“利群”等品牌增幅明显。“特别是‘中华软包’,价格虽高,但依然是送礼和自吸的首选,现在一包卖到68元,比去年同期还涨了3块。”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子烟监管收紧,短期内确实会对部分烟民产生替代效应。但从长期看,传统香烟的市场基础依然稳固。尤其在中国,香烟不仅是消费品,更是一种社交媒介,这一点电子烟很难复制。”

不过,也有烟民对传统香烟的未来表示担忧。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王先生坦言:“现在香烟包装上‘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越来越大,每次抽之前都得看一眼,心里挺不是滋味。”他提到,自己已经尝试过几次电子烟,虽然最终没能完全替代,但至少减少了吸烟频率。“未来如果政策再严,或许真得考虑戒烟了。”

与此同时,烟草市场的价格波动也牵动着烟民的心。据《财经烟草》报道,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烟草价格指数上涨1.2%,其中高端香烟涨幅最为显著。在北京朝阳区一家高端烟酒店,记者看到“利群(阳光)”从去年的45元涨至48元,“南京(九五)”也从58元涨到了62元。

“涨得有点厉害了,但没办法,好烟就这些。”常年在北京做生意的陈老板抱怨道。他算了一笔账:“以前一天两包‘双喜’,现在换‘黄鹤楼1916’,一天得多花十块钱。不过应酬场合还是得抽这个,不然显得没面子。”

针对价格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烟草市场调控报告》指出,今年将继续实行“稳价保供”政策,但受原料成本和税收调整影响,部分品牌价格上调难以避免。“我们建议消费者理性消费,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报告称。

在政策层面,除了电子烟监管收紧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正在酝酿新的控烟条例。北京老烟民爱抽什么烟?这个问题或许很快会因更严格的室内禁烟令而改变答案。北京市卫健委透露,新规可能将禁烟范围扩大至所有公共场所,包括酒店房间和餐厅包间。

“这要是真实施了,以后抽烟只能去楼道或者厕所了。”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外地烟民苦笑道。不过也有烟民表示理解:“吸烟确实危害健康,既然选择抽烟,就得接受这些限制。现在北京地铁都禁烟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在消费习惯上,年轻烟民的变化尤为明显。记者在北京某高校周边的烟摊上看到,90后、00后消费者更倾向于“细支”、“低焦油”等新型香烟。“‘娇子X’细支卖得特别好,一包38元,焦油含量只有6mg,很多年轻女孩喜欢。”摊主介绍道。

“细支烟口感更柔和,抽起来不容易被室友发现。”北京某大学大三学生小张解释道。他承认自己属于“社交吸烟者”,平时抽得不多,但聚会时总要来一根。“现在学校宿舍禁烟抓得严,我们都是偷偷抽,或者去校外。”

烟草行业的另一大热点是“跨界合作”。据行业媒体报道,2025年第二季度,多家烟草企业与茶企、酒企推出联名产品。例如“白沙”与“西湖龙井”合作推出的“茶香型”香烟,单包定价55元,上市首月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这种创新值得肯定,但口味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还是个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分析师指出,“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品牌和口感,过度创新可能适得其反。”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收集了多位烟民的看法。北京出租车司机老刘坚持抽“红塔山经典1956”,认为“性价比高,一包20块,抽着舒服”;而金融街的白领小孙则偏爱“七匹狼(软通)”:“包装好看,抽起来不呛人,适合在办公室偶尔来一根。”

“现在香烟选择太多,反而不知道抽什么好了。”一位烟龄15年的北京市民坦言。他建议烟草企业可以推出更多“小众口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2025年烟草行业进入“后电子烟时代”,传统香烟的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北京老烟民爱抽什么烟?这个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政策收紧、价格波动、消费升级的多重影响下,烟草市场将继续上演“变与不变”的精彩博弈。

标签: 北京老烟民爱抽什么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