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烟草行业原料市场迎来新一轮波动,受国际供需关系调整及国内政策调控双重影响,原料价格持续走低。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当日烟叶、香料等核心原料价格较上月同期下降约3%,其中云南中上等烟叶收购价跌至18.5元/公斤,创近半年新低。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变化与全球烟草消费量增速放缓、部分国家加大控烟力度密切相关。
记者今日走访广州、上海等主要烟草交易市场发现,尽管原料价格下跌,但成品烟零售端并未出现明显促销。在一家连锁烟酒店,店主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进价虽然便宜了,但品牌调价需要时间,而且最近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我们不敢轻易打折。”他同时透露,近期“20左右细烟爆珠排行榜前十名”中的“中华细支”和“利群软蓝”销量稳定,但“双喜(硬)”等传统品牌库存略有积压。
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分析部门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烟草行业原料采购量同比下降5.2%,其中香料烟和再造烟叶采购量降幅最为显著。业内专家指出,这一现象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新增条款的实施有关——该公约于2024年修订后,要求成员国逐步减少香料烟使用量,并提升烟草制品透明度。
在原料价格下跌的同时,部分企业开始调整产品策略。记者联系到某知名烟草品牌研发负责人张工,他透露:“我们正在减少对单一原料的依赖,比如在‘20左右细烟爆珠排行榜前十名’中,我们计划将传统香料烟替换为合成香料的比例提高至30%。”这种转变既是为了应对原料波动,也是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
不过,消费者对产品变化并不敏感。北京某高校教师王女士表示:“我平时只抽‘中华细支’,价格在30元左右,原料怎么变跟我没关系。”而另一位烟龄15年的老烟民刘先生则更关注口味:“最近抽的‘玉溪软包’有点发涩,听说是因为香料调整了。”这种“两头不讨好”的现象,让企业在产品创新上陷入两难。
值得关注的是,当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烟草制品原料采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企业建立原料来源追溯系统,并定期公开采购清单。这一举措被业内人士视为“原料透明化”进程的关键一步。某法律事务所的合规顾问表示:“虽然目前处罚力度不大,但一旦正式实施,不达标企业的成本可能增加10%以上。”
在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下跌并未刺激出口。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中国烟草制品出口量环比下降1.3%,主要受欧洲市场新税制影响。欧盟烟草税改方案已于上月生效,规定每包最低税额提高至5.2欧元,直接导致中国细支烟在法国市场的份额从3.8%降至2.5%。一位外贸经理无奈地表示:“现在‘20左右细烟爆珠排行榜前十名’里的产品,在海外根本没竞争力。”
原料行情的波动也传导至辅料市场。当日包装材料价格出现分化:环保型纸质包装上涨2.1%,而传统塑料包装则下跌1.7%。一位包装供应商告诉记者:“烟草企业正在加速环保转型,但新材料的认证周期长,很多订单被迫推迟。”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行业整体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在“20左右细烟爆珠排行榜前十名”中,有两款产品因原料调整引发争议。据消费者反映,某款爆珠烟的果香味道明显减弱,而另一款则出现了“爆珠易破”的质量问题。中国烟草学会的专家团队紧急介入调查,发现这与香料与基料配比不当有关。专家建议:“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应建立更严格的品控体系,避免因原料替代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临近傍晚,行业数据平台发布最新预测:若原料价格持续下跌,预计到2025年底,烟草行业利润率将降至18.6%,低于此前22%的预期。某券商分析师指出:“原料降价是双刃剑,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进行产品升级,将成为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标签: 20左右细烟爆珠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