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烟草行业“降焦减害”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制品焦油含量平均值已降至8.2毫克/支,较去年同期下降0.3毫克,这一数字印证了行业在“健康烟草”转型上的持续努力。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烟草交易中心发现,主打“低焦油”概念的卷烟新品销量增长显著,其中“利群·柔雅”焦油含量5.5毫克/支的版本,单日销量环比提升12.7%,成为低调抽好烟的人的首选之一。
“降焦减害”并非新鲜话题,但2025年的行业实践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中国烟草总公司旗下中烟科技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烟草减害技术白皮书》指出,通过“纳米过滤技术”和“生物酶降解”两大专利,焦油中的有害物质可减少43%。这一突破性进展被多位业内专家视为“烟草行业的第三次革命”。记者采访了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许某,他直言:“技术进步是好事,但消费者仍需理性看待,低焦油不等于无害。”
市场行情方面,高端低焦油产品成为新增长点。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MI)推出的加热不燃烧产品IQOS,在一线城市专柜售价调整为280元/条,较年初下降15%,但市场份额已突破20%。相比之下,国产品牌“黄山·一品”焦油含量仅4.8毫克/支,定价185元/条,凭借“性价比”优势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民告诉记者:“低调抽好烟的人什么性格?他们更看重品质和健康平衡,不会盲目追求高价。”
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修订的《烟草制品减害标准》将于8月1日生效,新规要求所有卷烟包装必须标注“焦油含量”和“有害物质减排率”双重指标。上海市烟草局执法处处长张某表示:“这是继‘健康警示语’后的又一强制性措施,预计将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记者在南京路烟草专卖店看到,商家已开始主动向顾客解释新规:“现在买烟,得看两个数字,一个是焦油量,一个是减排率。”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朝阳区的“老烟枪”社群中,52岁的李某称:“低焦油烟抽起来确实柔和,但提神效果打折扣。”而28岁的广告从业者王某则认为:“能少吸一点有害物质,总比什么都做要好。”这种分歧也折射出烟草减害的复杂性。记者采访的5位女性烟民中,3位明确表示“会优先选择低焦油产品”,凸显健康意识在女性消费者中的普及。
法律合规方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补充规定,任何企业不得以“低焦油”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广东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某指出:“这意味着‘降焦减害’必须建立在可验证的技术基础上,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记者发现,近期部分电商平台已下架了标注“无毒”的卷烟产品,改用“减害技术”等合规表述。
业内专家点评颇具看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林某表示:“烟草减害本质上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但长期效果仍需大规模临床验证。”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艾某则强调:“任何形式的烟草制品都不应被美化,减害只是减少危害,而非消除危害。”这种观点在烟草行业引发热议,但并未影响企业推进减害技术的决心。
记者在郑州火车站的烟草零售点观察到,传统“硬包”卷烟销量下滑7.3%,而采用“透气滤嘴”和“纳米涂层”的低焦油产品占比升至41%。一位店主透露:“低调抽好烟的人什么性格?他们通常不声张,但会定期更换新品。”这种消费行为变化,印证了烟草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变革。
国际市场方面,欧盟新规要求2026年起卷烟焦油含量不得超过6毫克/支,这一标准比中国现行标准更严。英国帝国烟草公司中国区总裁约翰逊表示:“中国烟草企业的减害技术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但消费者教育仍需加强。”记者在跨境电商平台发现,国产低焦油卷烟已悄然出现在海外华人市场,其中“白沙·和天下”焦油含量6.2毫克/支的版本,单月出口量增长22%。
综合来看,2025年7月9日的烟草行业动态显示,“降焦减害”已从技术口号转变为市场现实。尽管争议犹存,但行业在健康与消费之间的平衡探索,正在为全球烟草产业提供新的参考样本。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在享受烟草文化的同时降低健康风险,仍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
标签: 低调抽好烟的人什么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