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日,烟草行业再掀热议。一则关于“淘宝不让卖烟”的消息在烟民圈迅速发酵,引发广泛关注。记者走访发现,不少烟民对此表示不解甚至不满,而行业专家则认为这是监管趋严的必然结果。
“昨天想在网上买包烟,结果发现淘宝上根本搜不到任何烟草产品,连二手交易都不行。”北京烟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习惯在网上购买香烟,尤其是某些限量版或外地品牌,但最近几次尝试都失败了。“淘宝不让卖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淘宝平台早在2023年就明确禁止烟草类商品的销售,但仍有部分烟民试图通过“暗网”或非正规渠道购买。2025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销售烟草制品监管的通知》,要求电商平台严格落实实名制和禁售规定。淘宝随即加强巡查,导致烟民“网购烟”的渠道彻底堵死。
记者查阅相关报道发现,此次监管收紧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全国范围内查处违法销售电子烟案件超过2000起,涉案金额达数亿元。而传统烟草制品的线上销售同样存在监管漏洞,部分不法商家通过“代购”“直播带货”等方式规避法律,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现在买烟只能去实体店,不仅麻烦,价格还贵。”上海烟民王女士抱怨道。她表示,以前通过淘宝购买的外地品牌香烟价格比本地便宜20%左右,现在只能选择高价购买本地香烟,或者委托朋友代购。“但代购的香烟来源不明,质量让人担忧。”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由于线上销售受限,部分烟草企业开始调整策略。记者采访某知名烟草品牌市场负责人时得知,该公司已加大线下渠道投入,并推出“扫码溯源”系统,确保每包香烟的合法性。但与此同时,地下烟贩的活跃度明显上升,部分烟民开始转向“黑市”购买。
“淘宝不让卖烟,但有人专门在微信群里卖,价格比市场价低3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民透露,这些香烟多为走私或假冒产品,但仍有大量烟民购买。“毕竟便宜,而且方便。”
针对这一现象,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专家指出,我国《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制品。而《电子商务法》也要求平台承担主体责任,对违规上架的商品及时下架。淘宝的“一刀切”做法虽然引发争议,但符合法律要求。
业内专家王教授表示:“线上禁售是国际通行做法,如美国、欧盟等地区早已禁止烟草制品网络销售。我国此次加强监管,是维护公共健康和规范市场的必要举措。”但他也提醒,单纯堵截线上销售可能导致监管“真空”,需同步加强线下执法和消费者教育。
多位烟民对此次政策调整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可以减少青少年接触烟草的机会;也有人认为“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提高香烟价格或加强健康宣传。“淘宝不让卖烟,但路边小卖部照样卖,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广州烟民张先生直言不讳。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正经历新一轮洗牌。记者注意到,部分电子烟品牌趁机扩张,宣称“不含尼古丁”或“低危害”,吸引传统烟民尝试。然而,国家药监局2024年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已明确禁止电子烟网络销售,并要求所有产品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进入市场。
“淘宝不让卖烟,电子烟也一样。”一位电子烟商家告诉记者,现在只能通过线下门店或“熟人代购”销售,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但还是有烟民愿意尝试,毕竟比传统香烟‘安全’一些。”
综合各方反馈,烟草行业的线上销售监管仍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烟民购买渠道受限后可能转向非法市场,增加健康风险;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如何平衡合规与用户体验,也成为监管难题。
“淘宝不让卖烟”的消息仍在持续发酵。有业内人士猜测,未来可能进一步限制线下烟草销售,例如扩大“无烟区”范围或提高购买门槛。但无论政策如何调整,烟草消费的监管之路仍任重道道远。
标签: 淘宝不让卖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