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中国最高价香烟节日消费火爆,应接不暇

贾思娜 23

2025年6月25日,随着端午佳节临近,烟草市场迎来传统消费旺季。记者走访全国多地烟草专卖店及便利店发现,节日效应显著拉动卷烟销量,特别是高端产品表现抢眼。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本月前20天,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12.3%,其中零售价2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增幅超过25%,再次印证“节日经济”对烟草行业的强劲带动作用。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记者看到“中华”品牌系列被消费者围购。店主王先生透露:“最近一周,中华(硬)销量比平时翻了两番,不少顾客是提前备货端午送礼。”他展示了一款刚到货的“中国最高价香烟”——中华(金中支),零售价高达780元/条,尽管价格不菲,仍有顾客驻足询问。记者注意到,该店还特别设立了“节日礼品专区”,将中华、双喜等品牌与茶叶、酒水捆绑销售,吸引了不少家庭采购者。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节日市场专项检查通知》强调,各地需严格价格执行和渠道管控。记者查阅发现,部分电商平台曾因低于指导价销售被约谈。某省会城市烟草局人士表示:“我们已部署‘端午’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套码、跨区调货等行为,确保市场秩序稳定。”与此同时,《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中关于电子烟监管的细则预计将于下月出台,行业合规压力持续加大。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二线高端品牌表现分化。广州烟民陈先生向记者展示刚入手的“利群(软红)”:“平时40元/包,现在卖到52元,说是‘节日特供’,包装没变价格涨了。”而四川市场的“玉溪(软)”则维持平稳,当地经销商解释:“玉溪品牌在西南地区有固定消费群,价格波动小。”不过,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双限”政策(限量、限价)在多地试点,部分品牌已开始调整供货策略,预计下半年高端市场将呈现“量增价稳”态势。

消费者心态呈现两极分化。在杭州西湖区,一位购买“中国最高价香烟”的商务人士李先生坦言:“虽然价格高,但过节送礼还是要选有面子的品牌。”相反,年轻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95后大学生小张表示:“现在流行‘小众送礼’,比如买几条‘娇子(X)’(售价85元/包)送朋友,比整条中华更显个性。”

烟草法律与合规专家张教授接受采访时强调:“《‘十四五’烟草发展规划》明确要求行业向‘高质量、低危害’转型,节日营销需避免过度宣传。比如‘中华(金短支)’虽包装升级,但焦油含量仍需标注。”他引用某地法院判决案例指出,去年有商家因在包装上标注“送礼佳品”被认定为违规,罚款5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电子烟用户开始“回流”传统卷烟。深圳某科技公司员工小刘说:“最近公司禁电子烟,端午想买几包‘ Newport(黄箭)’(进口价约65元/包)带回家,国外朋友可能感兴趣。”不过,他补充道:“听说下个月电子烟国标将统一口味,到时候可能彻底不碰了。”

下午3点,上海烟草集团发布《2025年二季度产销报告》,披露高端产品“高希巴(软)”销量突破100万条,成为今年首个突破百万销量的新品。集团发言人表示:“节日消费持续释放红利,但行业需警惕‘价格战’风险。”与此同时,云南中烟的“云烟(大重九)”推出限量版礼盒,单盒售价突破500元,被业内人士称为“冲击中国最高价香烟”的又一尝试。

傍晚时分,记者在北京西单烟酒店目睹一场“烟民辩论”。一位退休教师认为:“高端烟是面子消费,但普通烟民负担不起。”而附近工地工头老赵则反驳:“我们买‘红塔山(经典1956)’(35元/包)自己抽,节日多买几包,不比送礼的省?”这种消费分层现象,正折射出烟草行业在节日经济中的复杂生态。

截至发稿,多地烟草专卖局已启动“端午保供”预案,重点保障中华、双喜等品牌供应。市场分析机构指出,尽管面临控烟压力,但传统节日仍将是烟草消费的重要节点。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消费者开始关注“健康礼”替代方案,如茶叶、蜂蜜等非烟草礼品销量同期增长18%,或将成为行业新的观察点。

标签: 中国最高价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