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在“电商 发时达一条引领直播带货新风尚,方兴未艾”这一主题下,记者走访多地市场发现,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加强控烟力度,但部分品牌通过包装创新、口味升级及营销策略调整,正悄然吸引年轻消费群体。这一趋势在一线城市尤为明显,而“发时达一条”等高价品牌的市场表现,更是成为行业观察的重要样本。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北京某高端商场内的烟草专柜。销售人员小张(化名)表示,近期“发时达一条”的销量增长显著,尤其是包装采用极简设计、强调“轻奢感”的版本,深受年轻白领青睐。“很多顾客会特意问这款,觉得包装低调但有质感,一条价格在1200元左右,比普通品牌贵,但符合他们的消费习惯。”小张补充道,该品牌还推出了联名款,与潮流品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话题度。
这一现象并非孤立。上海烟草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主打“低焦油、淡口味”的烟草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5%,其中“发时达一条”占据高端市场份额的30%。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李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年轻消费者更注重品牌调性和消费体验,烟草企业正通过包装、营销等手段,模糊‘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这值得警惕。”
记者随后采访了三位年轻烟民。22岁的软件工程师小陈表示:“我选‘发时达一条’是因为包装好看,朋友聚会时拿出来有面子。”而25岁的自由职业者小雨则坦言:“价格贵点没关系,广告做得吸引人,感觉抽这个更‘高级’。”不过,28岁的媒体从业者小王持不同看法:“我知道抽烟不好,但周围人都在抽,自己不抽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市场监管部门对这一趋势已有所动作。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市场监管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已查处多起烟草企业通过“盲盒”、“换肤”等方式变相吸引青少年的案例。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重点品牌进行专项检查,严查“发时达一条”等高价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否合规。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烟草年轻化背后是营销策略的精准布局。清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华(化名)指出:“烟草企业利用社交媒体、KOL推广,将产品与‘时尚’、‘个性’绑定,绕过传统广告限制,这种做法游走在法律边缘。”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强调,全球每年有800万人因烟草死亡,其中青少年群体占比逐年上升。
在消费者端,价格因素仍是重要考量。记者走访广州某社区发现,尽管“发时达一条”价格高昂,但仍有消费者选择购买。“一条1500元,但我一个月只抽一条,算下来一天50元,比奶茶贵不了多少。”一位40岁的男性顾客如此解释。而另一家便利店店主则透露,年轻顾客更倾向于购买价格在50-80元/包的“平替”产品,但高端品牌在送礼场景中仍占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市场的监管收紧,或间接推动了传统烟草的消费。中国电子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5月电子烟销量同比下降23%,而传统卷烟销量逆势增长5%。多位业内人士猜测,部分电子烟用户可能回流至传统烟草,其中不乏年轻人。
下午3时,记者来到某高校周边的烟酒店。店主老刘(化名)说:“‘发时达一条’的年轻人买得少,但他们会问有没有‘小包’装,比如10支装的尝鲜版,价格在300元左右。”这一现象与烟草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形成对比,老刘坦言:“我们不敢明着卖,但学生说买给家长,我们也不好拒绝。”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王静(化名)表示,烟草营销的年轻化策略已构成法律风险。“《广告法》禁止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宣传烟草,但品牌可以通过‘暗示性’设计规避审查,监管需更细化。”她建议,应将烟草包装警示面积提高至70%,并限制产品命名中的“轻”、“淡”等误导性词汇。
傍晚时分,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现,“发时达一条”相关话题的讨论量激增。一位网友留言:“贵烟也挡不住年轻人想装‘社会人’的心态。”而另一条评论则写道:“与其怪品牌,不如想想为什么年轻人需要通过吸烟来获得认同。”
综合全天观察,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在2025年呈现出新的复杂性。一方面,高价品牌如“发时达一条”通过包装和营销吸引特定群体;另一方面,监管收紧与电子烟市场萎缩,可能催生新的消费行为。这场围绕“吸烟自由”与“公共健康”的博弈,仍在持续演变之中。
标签: 发时达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