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我国烟草行业区域差异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根据最新市场监测数据,不同地区烟草产品价格、消费习惯及监管政策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泰山佛光内部专供”等高端品牌在部分地区供不应求,而在另一些市场则面临销售压力。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发现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市场需求的原因,也与地方性政策调控密切相关。
在山东省济南市,记者注意到“泰山佛光内部专供”香烟的售价高达180元/条,且限量供应。据当地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透露,该品牌主要面向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属于定向供应产品。一位经常购买该品牌的消费者表示:“虽然价格高,但品质和包装确实有保障,而且限量供应显得更有档次。”然而,在相邻的河南省郑州市,同一品牌却难觅踪影,当地烟草市场更倾向于推广本地品牌“黄金叶”,价格普遍在50-80元/条之间。
烟草行业专家李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区域差异是烟草市场长期存在的现象,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文化及监管力度密切相关。例如,东部沿海地区消费者更倾向于高端品牌,而中西部地区则对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需求更大。”他同时强调,这种差异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但国家烟草专卖局近年来推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正在逐步缩小差距。
记者在广东省广州市走访时发现,当地烟草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一方面,“泰山佛光内部专供”等高端品牌依然有固定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国际品牌如万宝路、骆驼等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一位烟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我们这里选择多,价格从30元到200元不等,但‘泰山佛光内部专供’这种产品毕竟是少数人的选择,大多数人还是买普通的。”
与南方市场不同,北方地区烟草消费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在北京市,高端烟草产品销售稳定,而河北省石家庄市则更注重中低端市场。当地一家烟草专卖店老板表示:“‘泰山佛光内部专供’这种产品在我们这里卖得一般,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像‘红塔山’、‘白沙’这些品牌反而更受欢迎。”
烟草行业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2025年区域烟草市场调控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区域发展,优化产品结构”。该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烟草公司根据本地实际制定销售策略,避免高端产品过度集中或低端产品盲目扩张。据监管人士透露,下一步将加强对“泰山佛光内部专供”等特殊产品的监管,防止其成为变相的“权力消费品”。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不同地区的烟民。来自上海的陈先生认为:“‘泰山佛光内部专供’确实有特色,但价格太高,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而来自四川的刘女士则表示:“我们这里流行的是‘娇子’系列,价格适中,口味也适合本地人。”这种差异反映了我国烟草市场地域性特征的深刻影响。
从市场行情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整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区域间差异依然明显。据中国烟草协会统计,东部地区烟草销售额同比增长8.3%,中部地区增长5.2%,西部地区增长3.1%。这种差异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但也受到地方政策的影响。例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烟草消费税较高,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周边城市购买。
法律合规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必须符合国家统一标准,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区域性限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内部专供”等名义,变相实施地方保护主义。针对这一问题,司法部门正在加强监管,近期已有多起相关案例被查处。
业内专家张教授分析:“‘泰山佛光内部专供’这类产品的存在,反映了我国烟草市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特殊现象。一方面,烟草行业受到严格管控;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又促使企业不断创新。这种矛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跨区域购买烟草产品的行为日益增多。一位经常网购烟草的消费者表示:“现在很多平台都能买到各地的烟,比如‘泰山佛光内部专供’,虽然价格比专卖店贵一点,但选择更多。”这种现象对传统烟草销售模式构成了挑战,也促使各地烟草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
针对区域差异问题,部分烟草企业已开始调整策略。如“泰山”品牌推出“佛光”系列普通版,价格控制在100元以下,试图扩大市场覆盖面。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差异问题,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最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在下半年召开“区域协调发展”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缩小地区差异的对策。会议将邀请各地烟草公司负责人、行业专家及消费者代表共同参与,预计将出台一系列新政策,为我国烟草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新思路。
标签: 泰山佛光内部专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