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薄荷烟的合规化进程再次成为行业焦点。今日,记者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发现“30块钱薄荷烟”的讨论热度不减,尤其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据市场监管部门最新通报,自2025年6月1日起实施的《烟草制品添加剂管理办法》已全面落地,薄荷类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进一步规范,但并未完全禁止,这一举措在业内引发广泛解读。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草专卖店,记者注意到一款“XX牌薄荷味细支”香烟价格标注为29.9元/包,与去年同期的价格持平。店员王女士向记者透露:“最近咨询薄荷烟的顾客明显增多,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他们更关心新规后薄荷烟是否还能买到。”她补充道,虽然价格未变,但部分品牌因调整配方,口感略有差异,这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与消费者热情形成对比的是,烟草行业内部对薄荷烟的监管态度趋于谨慎。中国烟草总公司政策研究室专家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薄荷烟的合规化是平衡公共卫生与市场需求的长期课题。新规明确要求薄荷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标准,并标注‘含薄荷添加剂’字样,这既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对行业自律的强化。”他同时指出,30块钱左右的薄荷烟在二线城市仍属中档价位,与无添加剂的同类产品相比,价格差异不足5%,市场接受度较高。
在消费者群体中,对“30块钱薄荷烟”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25岁的程序员陈先生告诉记者:“我习惯抽薄荷烟,新规后虽然还能买到,但少了‘纯薄荷’的标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而40岁的张女士则认为:“只要价格合适,调整配方后只要不影响口感,我依然会购买。”据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薄荷烟搜索量环比增长18%,其中30元档位产品销量占比达42%。
与此同时,地方烟草市场的差异化表现值得关注。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市场报告》显示,该市薄荷烟销量同比下降7.3%,而同价位的无添加剂产品销量增长12.6%。相比之下,云南省烟草公司则报告薄荷烟销量保持稳定,当地消费者对传统口味偏好度更高。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差异可能与地域消费习惯及监管执行力度有关。
在法律合规层面,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1月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对传统烟草中的薄荷添加剂也产生间接影响。北京某律所合伙人张律师表示:“根据《产品质量法》和《广告法》最新司法解释,烟草企业若在包装上标注‘清凉’等暗示性词语,需提供添加剂成分检测报告,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他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的“执行标准号”和“添加剂成分表”。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记者注意到,部分烟草企业已提前布局。如“金叶”品牌推出的“清怡薄荷”系列,明确标注“采用天然薄荷油提取物”,定价31元/包,试图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合规后的市场空白。而“红塔山”则选择延续传统配方,价格维持29.8元不变,以稳住老客户群体。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薄荷烟市场份额为18.6%,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但利润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5%。
在消费者评价环节,多位烟民给出了具体反馈。李师傅(化名)表示:“30块钱薄荷烟现在抽起来感觉没那么冲了,但价格没降,性价比反而降低了。”而大学生小林则认为:“新规后薄荷烟少了刺激性,对嗓子更友好,虽然贵了2块钱,但愿意接受。”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的20名烟民中,有12人表示会继续购买薄荷烟,但更关注价格是否保持稳定。
针对行业未来的走向,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芳提出了独到见解:“薄荷烟的合规化只是第一步,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包装标识要求。对于消费者而言,30块钱薄荷烟的讨论背后,反映的是对‘选择权’的重视。”她建议,烟草企业应加强透明化宣传,让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决策。
临近傍晚,记者再次走访市场发现,部分烟草专卖店已开始对薄荷烟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增设“添加剂说明”标识。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商透露:“新规后,30块钱薄荷烟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但只要消费者需求存在,市场就会自我调节。”这一细节或许正是当前烟草行业在合规与市场博弈中最生动的注脚。
标签: 30块钱薄荷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