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 香烟焦油量市场规范持续收紧精益求精

方婉琳 26

2025年6月26日,全球烟草行业市场规范迎来新动态。据最新报道,多国监管机构近期密集出台烟草产品市场规范措施,旨在进一步控制香烟消费,特别是针对“香烟焦油量”这一核心指标,强化了生产与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中国烟草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同样在这一轮规范浪潮中积极响应,相关企业已开始调整产品配方与包装设计,以符合新的行业标准。

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自2025年6月1日起实施的《烟草制品生产与销售合规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国产香烟产品的“香烟焦油量”不得超过10毫克/支,较此前标准进一步收紧。这一调整直接影响了国内多家卷烟企业的生产计划。例如,某知名品牌“金桥”系列香烟此前焦油量为11毫克/支,目前已通过技术升级,将焦油量降至9毫克/支,并同步更新了产品包装上的健康警示标识。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数据显示,自新规实施以来,低焦油量香烟的市场占比显著提升。以北京某大型超市为例,记者走访时发现,焦油量低于8毫克/支的产品销量环比增长近20%,其中“利群”品牌的“阳光细支”系列因焦油量仅为6毫克/支,成为消费者首选。一位正在选购香烟的王姓顾客表示:“虽然价格略高,但健康指标更优,现在一包价格为50元的‘阳光细支’比以前更受欢迎。”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市场的变化也值得关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期发布报告称,美国境内销售的香烟焦油量中位数已降至7毫克/支,较2020年下降约15%。欧洲联盟则通过《烟草制品指令(2025修订版)》,要求所有成员国在2026年前将香烟焦油量上限统一调整为8毫克/支。这些国际动态间接影响了中国烟草出口企业的战略调整,某出口企业负责人透露:“为满足海外市场要求,我们已投入研发,计划将主打产品‘双喜’的焦油量从当前的10毫克/支降至7毫克/支。”

针对市场规范的影响,业内专家观点呈现多元化。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降低‘香烟焦油量’是控烟的重要手段,但需警惕企业可能通过增加其他有害物质来弥补口感损失。”他建议监管机构应同步加强香烟中尼古丁、苯并芘等物质的检测标准。相反,中国烟草工业研究院的李研究员则认为:“技术升级是行业必然趋势,新规将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长期看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消费者层面,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对“香烟焦油量”新规的看法。来自上海的陈先生(化名)表示:“我每天抽一包20支,以前习惯选择焦油量高的香烟,但现在觉得低焦油量产品口感更柔和,反而抽得少了。”然而,另一位来自广州的李女士(化名)则抱怨:“新标准导致香烟价格普遍上涨,我常抽的‘红塔山’从30元涨到35元,经济压力不小。”

烟草相关法律与合规层面,记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3修订)》,其中新增条款明确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包装必须标注“香烟焦油量”及“一氧化碳释放量”等健康风险信息,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这一规定在业内引发震动,某省级烟草公司合规部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对库存产品进行清查,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完成所有不合规范产品的下架。”

在行业市场行情报道中,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与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香烟的消费。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电子烟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5%,其中“香烟焦油量”为零的产品成为增长主力。某电子烟品牌代理商表示:“许多烟民转向电子烟,正是因为其健康指标更透明,且不含焦油。”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2025年6月26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监管趋严、企业转型、消费分化的复杂局面。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传统香烟品牌已开始推出“减害”概念产品,如某品牌推出的“清肺系列”香烟,除标注焦油量外,还增加了“添加植物提取物”的宣传语,试图在合规框架内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评价显示,市场规范措施虽引发短期争议,但长期看可能推动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北京某高校学生社团发起的“控烟观察”项目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新规实施后主动减少了吸烟频率。这一数据从侧面印证了市场规范的社会效益。

标签: 香烟 焦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