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批发一条150元的烟,烟民画像凸显消费升级,如鱼得水。

沈梦婷 6

2025年6月26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市场格局与烟民消费习惯呈现出新的变化。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及行业内部人士,发现“批发一条150元的烟”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价格区间不仅反映了基层市场的供需平衡,更折射出行业在合规与创新之间的博弈。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超市的烟草专柜前,记者注意到,一包“中华”牌香烟的零售价已稳定在70元,而“批发一条150元的烟”的说法在当地烟民中广为流传。一位姓李的零售店主透露:“现在进货渠道严格,但像‘利群’、‘双喜’这类中档烟,批发价确实压到了150元左右,零售商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每包3-5元。”他同时表示,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走单卖”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使得部分低价烟的流通更加困难。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税收同比增长4.2%,但卷烟销量增速放缓至1.8%。行业分析师王伟指出:“‘批发一条150元的烟’现象背后,是消费升级与政策限制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年轻烟民更倾向于高价品牌以彰显身份;另一方面,基层市场对价格敏感,150元批发价成为维持销量的‘生命线’。”

记者在广东省东莞市采访时,一位姓陈的烟民表示:“现在买烟比以前麻烦多了,但150元能拿到的‘红塔山’,还是我们这类工薪阶层的选择。”然而,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内实施细则的推进,多地开始试点电子烟与普通卷烟的差异化监管,进一步挤压低价烟生存空间。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近日通报,已查处多起利用“批发一条150元的烟”进行跨区域贩运的案件,涉案金额超500万元。

在行业合规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于6月15日发布的《2025年卷烟营销规范》明确要求,所有批发价格低于160元/条的卷烟必须附带“健康警示二维码”,这一规定直接影响了低价烟的流通效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部分省级烟草公司已开始试点“一包一码”追溯系统,将每条烟的批发、零售环节全部纳入监管。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控烟进展报告》显示,全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19.8%,但电子烟使用率上升至5.2%。这一数据引发业内对传统烟草“存量竞争”的讨论。北京烟草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明华分析:“当‘批发一条150元的烟’成为市场常态时,企业必须在产品创新与价格策略上找到平衡点,比如推出低焦油、风味化等差异化产品。”

记者在南京市场观察到,某品牌新推出的“轻醇系列”卷烟,单包定价45元,批发价控制在130元/条,通过“减害”概念吸引关注。然而,消费者王女士表示:“价格是考虑因素,但健康警示比价格更让我犹豫。”这一反馈反映出,随着公众健康意识提升,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的低价烟市场正在萎缩。

在政策执行层面,记者注意到,多地已建立“烟草零售户积分管理制度”,对违规进货、超范围经营等行为实施扣分处罚。山东省青岛市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因违规经营被扣分的零售户同比增加32%,其中涉及“批发一条150元的烟”来源不明的案件占多数。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政策倒逼零售终端向正规渠道靠拢。

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中国区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中国市场的‘批发一条150元的烟’现象,与全球烟草行业向加热不燃烧产品转型的趋势形成对比。未来,合规、健康、便捷将成为竞争核心。”不过,国内品牌似乎更注重价格策略。记者发现,云南中烟的“红河”系列在西北市场通过“批发一条150元的烟”策略,稳住了三四线城市的份额。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一位姓刘的烟民表示:“现在买烟要出示身份证,扫码支付,流程比以前复杂,但150元能买到熟悉的味道,总比买不到强。”而年轻消费者则更关注品牌调性,一位90后受访者说:“价格低于200元的烟,我基本不碰,感觉太廉价。”这种消费分层现象,正促使烟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综合各方信息,“批发一条150元的烟”在2025年6月26日的烟草市场仍具韧性,但其所依赖的传统渠道正在被政策和技术双重重塑。从零售终端的进货难,到消费者的健康考量,再到监管的精准打击,这一价格区间正成为观察行业变革的微观窗口。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当150元成为低价烟的‘天花板’,烟草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标签: 批发一条150元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