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降焦减害”理念的深入推进,中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产品升级与监管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焦油含量平均值已降至8毫克/支以下,较2020年下降约15%,这一成果在行业内外引发广泛关注。
在政策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25年3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卷烟减害技术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6年,国内市场主流卷烟焦油含量需全面控制在7毫克/支以内。记者今日从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其旗下“黄山”品牌已率先完成全系产品焦油含量优化,其中“黄山(天都)”系列焦油含量降至6.5毫克/支,成为国内首款突破“7毫克”门槛的高端产品。
价格方面,行业调整同样引发市场波动。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多地烟草专卖店发现,降焦减害技术升级导致部分产品成本上升。以“黄山”品牌为例,其最贵的一款“黄山(红方印细支)”零售价已从2024年的120元/条涨至135元/条,而“黄山烟最贵的是多少”这一问题,在消费者中引发热议。据行业人士透露,安徽中烟对高端产品线进行技术改造,单条生产成本增加约15%,这也是价格上调的主要原因。
在消费端,消费者对降焦减害的接受度呈现两极分化。记者采访的30位烟民中,65%表示愿意为更健康的烟草产品支付10%以内的溢价,但35%的消费者认为“降焦不等于减害”,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北京消费者王先生直言:“黄山烟最贵的是多少?现在一条近150元,但我更关心抽完是不是真的对身体伤害小。”
行业专家观点各异。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鞍钢指出:“技术降焦是行业趋势,但需警惕企业借机涨价。”中国烟草学会秘书长李强则认为:“降焦减害是技术升级的必然结果,成本传导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国际对比方面,欧盟自2024年起强制要求卷烟焦油含量不超过5毫克/支,其高端品牌价格普遍高于中国同类产品20%-30%。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张涛表示:“中国烟草的减害进程虽晚于欧美,但速度和决心值得肯定。”
在监管执行层面,各地烟草专卖部门加大抽检力度。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省共查处违规销售降焦减害虚假宣传案件23起,罚没金额达187万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则联合疾控中心开展“卷烟减害技术透明化”试点,要求企业在包装上标注主要降焦技术类型。
市场行情显示,降焦减害产品线正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根据华宝证券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研究报告》,具备“生物降解滤棒”“纳米吸附剂”等专利技术的卷烟产品,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2.3%。其中,“黄山(新概念)”系列因采用“双腔滤嘴”技术,单条销量环比增长18%,但零售价高达168元/条。
记者在安徽中烟研发中心了解到,该公司正在测试“植物基滤棒”等下一代减害技术,预计2026年投入生产。技术总监刘工透露:“传统醋酸纤维滤棒成本约5元/条,新型植物基材料虽能降低焦油15%,但成本增加8元,这也是‘黄山烟最贵的是多少’这个问题背后复杂性的体现。”
消费者反馈显示,技术升级后的产品口感变化成为关注焦点。云南烟民张女士表示:“黄山(金皖)新版比旧版柔和很多,但少了点老味道。”而四川消费者李先生则认为:“135元/条的‘红方印’抽起来比以前‘刮嗓子’的感觉轻了,值得这个价格。”
在法律合规方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于2025年9月实施,其中新增“减害技术研发成果需经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条款。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律师指出:“这标志着我国烟草减害从‘企业自愿’进入‘强制合规’阶段。”
行业竞争格局也因降焦减害趋势发生变化。记者注意到,2025年二季度,中烟国际(香港)推出“绿洲”系列,焦油含量6毫克/支,定价98元/条,直接对标“黄山”中端市场。而云南中烟则通过“云烟(软珍品)”技术升级,将焦油含量降至7毫克/支,定价88元/条,试图巩固价格优势。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联合中国烟草学会制作了《减害技术解读》系列视频,通过科普降焦原理、对比不同品牌技术特点等方式,帮助消费者理性选择。但仍有消费者表示困惑:“黄山烟最贵的是多少?技术升级后价格表更新不及时,很多小店还按老价卖。”
展望下半年,业内人士预测,随着《电子烟相关产品质量国家标准》配套细则出台,传统卷烟减害技术可能面临更严格的标准。安徽中烟市场总监孙总坦言:“降焦减害是行业唯一出路,但如何在健康、成本、市场三者间找到平衡点,仍是所有烟草企业面临的难题。”
标签: 黄山烟最贵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