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许可管理新政的正式实施,全国范围内的烟草销售市场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天,各地烟草专卖局、零售商户以及广大消费者都在密切关注着新规的落地情况。据记者实地探访,新政策在许可审批、零售网点布局、价格管控等方面均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旨在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减少青少年吸烟现象,并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上午9时,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门前人头攒动,多位准备申请烟草零售许可证的商户正在排队咨询。一位姓张的店主告诉记者:“新政策要求申请者必须提供更详细的经营场所证明,并且对周边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的距离限制更加严格。以前可能只需要几份简单的材料,现在流程复杂了不少。”他坦言,虽然手续繁琐,但为了合规经营,只能积极配合。
与此同时,在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注意到,原本散装摆放的香烟已经被统一收纳到封闭的柜台中,由专人负责售卖。超市负责人李经理表示,这是根据新规要求进行的调整,目的是防止未成年人随意接触烟草制品。“我们还安装了新的电子监控设备,可以对购买者的年龄进行初步判断。”他补充道。
在烟草市场行情方面,新政策实施首日,部分品牌的香烟价格出现了小幅波动。据多家零售终端反馈,像“50一盒的真龙”这样的畅销产品,在部分地区的售价从原来的48元上涨至50元,涨幅约为4%。一位烟民王先生对此表示理解:“虽然贵了一点,但为了健康考虑,以后可能会少抽一些。”不过,也有消费者认为,价格上调可能会加重低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
针对市场变化,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此次许可管理改革并非要“一刀切”地压缩市场空间,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未来几年,我们将重点扶持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零售商户,同时逐步淘汰不符合标准的‘散乱污’小店。”该负责人表示。
业内专家对新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北京烟草学会副会长赵明指出:“从长远来看,更严格的许可管理将推动烟草行业向品牌化、连锁化方向发展。那些能够适应新规、提供优质服务的零售商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他同时提醒,在过渡期内,部分小型商户可能会面临经营压力,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适当支持。
在采访中,多位烟民对新政策表达了复杂的态度。40岁的陈先生是一名老烟民,他抽了20多年的烟,对“50一盒的真龙”情有独钟。“新规定要求出示身份证才能买烟,虽然有点麻烦,但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控烟效果。”他说,“不过,现在买包好烟越来越难,有时候去几家店都缺货。”而25岁的年轻白领刘女士则表示:“我本来就不抽烟,但身边有些朋友因为买烟不方便,反而会去网上找代购,这样反而更不安全。”
记者在烟草专卖部门了解到,为了配合新规实施,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执法行动。截至发稿前,已查处无证经营案件37起,没收非法烟草制品价值约12万元。某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表示:“我们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零售户的销售行为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将立即介入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新政策还首次将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许可范畴。在广州市越秀区,记者发现多家电子烟专卖店已经挂上了新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店主黄女士透露:“现在办理电子烟许可比以前容易多了,只要符合条件,通常3个工作日内就能拿到证。”这一变化反映了监管层面对新兴烟草制品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
在政策实施首日,多地烟草公司也推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湖南省烟草专卖局组织开展了“合规经营培训周”活动,邀请法律专家为零售商户讲解新规要点;浙江省则启动了“文明售烟示范店”评选,鼓励商户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户对新政策的抵触情绪。
下午3时,记者来到北京市西城区一家老字号烟酒店,店内“50一盒的真龙”等热门产品供应充足。店主王师傅表示:“虽然新规让我们的经营成本增加了,但看到店里生意依旧红火,还是觉得值得。”他特别提到,现在每卖出一包烟,都会主动向顾客宣传控烟知识,“毕竟这是法律规定,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随着夜幕降临,全国各地的烟草市场逐渐恢复平静。这场由许可管理改革引发的市场震荡,无疑将对烟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从今日起,无论是生产企业、销售终端还是消费者,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在监管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烟草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将成为未来几年业界持续探讨的重要课题。
标签: 50一盒的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