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烟20元以内真烟溯源需严格把关,防微杜渐

雷欣怡 5

2025年7月12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真烟溯源”系统全面升级,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与烟草企业联动加强,消费者对烟草产品的可追溯性需求日益凸显。今日,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烟草市场,发现“真烟溯源”技术不仅提升了市场监管效率,也促使消费者对烟草产品的合规性、价格透明度及健康警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李师傅向记者展示了最新升级的“真烟溯源”查询终端。消费者只需扫描烟盒上的二维码,即可实时查询到该包烟的生产日期、批次、物流路径及销售终端信息。“现在很多顾客都会主动扫码验证,特别是细支烟20元以内的产品,大家更关心是不是正品。”李师傅表示,自今年初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行“一物一码”溯源系统后,假烟、走私烟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上海烟草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截至7月12日,上海全市烟草零售终端的溯源系统覆盖率已达98.7%,其中电子支付环节的溯源数据共享功能成为亮点。“比如消费者通过支付宝或微信购买香烟,支付记录会自动关联到溯源系统,一旦发现异常交易,系统会立即预警。”该负责人补充道,这种技术手段不仅打击了非法渠道,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验证方式。

记者在广州市天河区走访时,遇到消费者张先生正在扫码验证一包“双喜”牌香烟。他告诉记者:“现在买烟都会先看价格,细支烟20元以内的基本不敢碰,但有了溯源系统,至少心里踏实点。”张先生的说法反映了当前市场的普遍心态——价格过低的香烟往往伴随着质量或合规风险,而溯源技术成为消费者辨别真伪的重要工具。

然而,行业专家指出,“真烟溯源”系统的推广仍面临挑战。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明远表示:“目前系统主要依赖二维码技术,但部分老年人或偏远地区消费者可能存在操作障碍。此外,溯源数据的安全性、防篡改能力也需要持续升级。”他建议,未来可结合生物识别或近场通信(NFC)技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市场监管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市场秩序报告》显示,全国共查处非法烟草制品案件328起,涉案金额同比下降15.3%,其中溯源系统的数据支持功不可没。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刘警官举例说:“上个月我们通过溯源系统追踪到一批走私烟,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数据清晰可见,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间。”

与此同时,烟草市场的价格战依然激烈。记者注意到,在“真烟溯源”背景下,部分品牌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使得细支烟20元以内的产品逐渐增多。例如,某品牌新推出的“轻享系列”细支烟定价19.9元/包,主打“低焦油、高性价比”,上市首日销量突破10万包。但业内专家提醒,低价烟的扩张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风险,消费者需理性选择。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无烟中国”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因购买假烟或走私烟导致健康损害的投诉量同比下降40%,这被视为“真烟溯源”系统的重要成果。该组织负责人强调:“溯源技术不仅是监管工具,更是消费者权利的保障。未来应推动更多品牌公开原料、工艺等溯源信息,让消费者买得明白、用得放心。”

在采访中,多位烟民对“真烟溯源”的推广持积极态度。杭州某公司职员陈女士说:“以前买烟总担心买到假货,现在扫码一看,产地、经销商都清清楚楚,心理负担小多了。”但她也提出,希望系统增加“健康影响提示”功能,例如显示该品牌烟气的有害物质含量,帮助消费者更科学地做出选择。

针对消费者需求,部分烟草企业已开始行动。云南中烟表示,将在8月前完成旗下品牌“云烟”系列的溯源信息升级,增加“减害技术说明”等模块。广东烟草商业系统也表示,计划与医疗机构合作,在溯源平台上嵌入“吸烟风险评估”功能,为控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真烟溯源”系统的普及,部分消费者开始利用技术规避监管。记者在暗访中发现,有烟民通过修改手机时间伪造扫码记录,以获取低价烟的购买资格。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已部署反欺诈升级方案,包括引入区块链存证、限制异常扫码行为等措施。

在当日的市场行情中,细支烟20元以内的产品销量占比首次突破30%,但消费者对价格与品质的平衡依然敏感。北京一家连锁便利店店长透露:“有顾客反馈,虽然能扫码验证,但20元以下的烟普遍包装简陋,口感也一般,这说明单纯依赖低价策略已难获认可。”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2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技术驱动监管、消费引导转型”的态势。“真烟溯源”系统不仅重塑了行业生态,也促使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烟草产品的选择与监督。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未来烟草市场的透明度与合规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标签: 细支烟20元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