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消费特征再度成为市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及便利店,发现消费者对香烟品牌、包装及价格的敏感度较往年有所提升。特别是“听装的香烟有多少支烟”这一细节问题,成为不少烟民在选购时的热门话题。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连锁便利店内,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多种品牌的香烟,其中听装(即硬盒包装)香烟占据了显著位置。一位正在选购香烟的年轻消费者李先生告诉记者:“我最近发现,听装的香烟数量好像变了,以前我记得是20支,现在有些品牌是19支,价格却没降,感觉不太划算。”他的话引发了不少顾客的共鸣。
根据记者调查,目前市场上听装的香烟数量确实存在差异。以“中华”品牌为例,其硬盒听装香烟仍为20支,而“双喜”和“红塔山”等品牌的部分产品则调整为19支。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烟草行业近年来为适应监管政策及市场需求而做出的调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4年发布的《烟草行业包装标准化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部分品牌需优化包装规格,以减少单包香烟数量,从而控制消费量。
记者随后联系了多位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的张教授指出:“减少听装香烟数量是行业趋势,这既符合控烟政策导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的单次消费量。但从市场反馈看,部分消费者对价格不变而数量减少的做法持保留态度。”
在上海市静安区的烟草专卖店,记者遇到了一位长期吸烟的王先生。他坦言:“听装的香烟有多少支烟,这直接关系到我的消费习惯。如果品牌和价格不变,但数量少了,我可能会考虑换品牌或减少吸烟频率。”王先生的看法代表了部分消费者的心态。
与此同时,烟草市场的价格波动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根据记者收集的数据,2025年6月以来,全国多地香烟价格出现小幅上涨。例如,在北京市场,“中华”硬盒听装香烟价格从去年的每包80元上涨至82元,“红塔山”经典系列则从40元涨至42元。价格调整背后,既有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因素,也与税收政策调整有关。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2025年烟草税调整公告》显示,今年起卷烟消费税税率上调1个百分点,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终端零售价。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零售商透露:“税收调整后,我们的进货成本平均每包增加了2元左右,不得不通过提价来维持利润。”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来自广州的陈女士表示:“我不吸烟,但家里有吸烟的亲戚。最近他们抱怨听装的香烟数量少了,价格却没降,觉得有点被‘坑’了。其实控烟更应从健康宣传入手,单纯减少数量未必有效。”而另一位杭州的烟民赵先生则认为:“听装的香烟有多少支烟,我倒不特别在意,关键是品牌和口感。只要质量稳定,数量少点也能接受。”
烟草行业的合规性也是今日报道的重点。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地烟草专卖局加大了对非法销售电子烟和“三无”香烟的打击力度。浙江省烟草专卖局近日通报了一起案件,查获假冒“利群”品牌香烟500余条,涉案金额超过20万元。相关负责人强调:“消费者在购买时应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防伪标识,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在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但利润增速放缓至1.8%。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一数据反映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高,部分品牌的市场份额因此受到影响。尤其是中低端品牌,由于价格调整幅度较大,销量增长明显放缓。
记者还发现,部分烟草企业开始通过产品创新来吸引消费者。例如,“白沙”品牌推出了“低焦油”系列,主打健康概念;而“玉溪”则推出了限量版包装,试图通过差异化策略提升竞争力。这些举措在年轻消费者中反响较好,但传统烟民对此类产品的接受度仍有限。
关于“听装的香烟有多少支烟”这一话题,记者在社交媒体上也看到了不少讨论。有网友调侃:“现在买烟像买彩票,不知道哪包少了一支。”也有业内人士解释:“这是行业自我调节的体现,未来不排除更多品牌跟进调整的可能性。”
最后,记者在南京的一家烟草专卖店遇到一位正在犹豫的消费者。他手拿一包“南京”牌香烟,反复查看包装上的标识。店员提醒他:“听装的香烟有多少支烟,您可以直接看包装上的‘20支’字样,我们店里的正规产品都是明码标价的。”这一细节再次凸显了消费者对香烟包装信息的重视。
标签: 听装的香烟有多少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