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版中华 香港免税版中华助力市场净化风清气正

邓婉娜 25

2025年06月27日,全国烟草市场净化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与烟草专卖机构联合出击,严厉打击非法渠道流通的烟草制品,特别是针对“假、私、非、水、假”五类重点问题产品,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截至6月,全国已累计查获各类非法烟草制品超过5000万条,涉案金额达数十亿元,市场净化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5%。

在广东广州,一场针对地下烟厂的突击检查行动取得重大突破。执法人员捣毁一处隐藏在工业园区的非法烟厂,现场查获成品烟近10万条,以及一批用于生产假烟的设备。据当地烟草专卖局负责人介绍,该烟厂通过伪造品牌标识,模仿“中华”“玉溪”等知名卷烟,以低价在市场上流通,严重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执法人员表示,此类假烟不仅逃避了税收,还可能因生产环境恶劣、原料不达标,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在北方某省会城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开展“净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利用网络平台销售非法烟草制品的行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渠道,以“代购”“免税版”为噱头,向消费者兜售来源不明的卷烟。其中,有消费者反映曾在某电商平台看到标注为“香港免税版中华”的商品,售价仅为每条600元,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真品“中华”卷烟在合法渠道的批发价约为每条800元,零售价约1000元)。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所谓“免税版”烟草多为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在政策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了《2025年烟草市场净化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各地加强源头治理,完善追溯体系,推动“天网”工程升级。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实施,烟草市场监管的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电子烟、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更加严格。中国烟草学会市场研究专家张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烟草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通过净化市场,可以倒逼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在消费者端,市场净化行动的成效逐渐显现。记者走访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消费者对正规渠道产品的认可度提高。一位长期购买“中华”品牌的烟民李先生表示:“以前市面上假烟很多,真假难辨。现在市场监管严格了,我们去专卖店买烟更放心。”但也有消费者对价格问题表示担忧。在南京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习惯购买“香港免税版中华”,因为价格便宜,但听说这类产品可能不合法后,她开始犹豫:“如果正规渠道价格能降一点,我们可能就不去冒险了。”

针对价格问题,烟草行业内部也在进行探讨。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人士透露,随着税价调整和市场供需变化,部分品牌卷烟价格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专家强调,任何价格调整都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以牺牲税收和消费者健康为代价。在云南昆明,记者采访到一位烟草零售户刘老板,他坦言:“现在查得严,我们不敢卖假烟,但合法渠道的利润空间确实受到挤压。希望行业能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帮助小店渡过难关。”

国际经验方面,香港地区作为烟草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烟草政策对内地市场有一定参考意义。香港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香港查获的非法烟草制品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0%,这得益于严格的边境管控和与内地执法部门的合作。有业内人士提到,香港免税版烟草在内地市场的流通问题一直是监管难点。记者注意到,在广东珠海某口岸附近,仍有部分商家违规销售标注“香港免税版中华”的卷烟,售价每条约700元。对此,海关部门表示将加强监管,打击“蚂蚁搬家”式的走私行为。

在技术创新领域,烟草行业正加速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效能。某卷烟生产企业负责人透露,公司已建立覆盖生产、流通全链条的追溯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产品真伪。这种“智慧监管”模式已在多个省份试点,有效减少了非法产品的流入。此外,一些电子烟企业也开始主动配合监管,承诺停止生产含有不合规成分的产品。

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市场净化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引导消费者增强辨别能力。在山东济南,烟草专卖局组织开展了“真假烟识别”公益讲座,吸引数百名市民参与。一位参与活动的市民表示:“以前不知道怎么分辨假烟,现在学到了不少知识,以后买烟会更谨慎。”

总体来看,2025年烟草市场净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从执法实践到消费者教育,从政策完善到技术创新,各方正共同努力,推动烟草市场向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香港免税版中华”等非法产品的存在,也再次提醒我们,烟草市场监管任重道远。

标签: 香港免税版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