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随着“世界无烟日”的临近,烟草行业的年轻化现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及零售终端发现,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加强控烟力度,但部分烟草品牌通过包装设计、营销策略和产品创新,依然在年轻群体中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连锁便利店,记者注意到,货架上摆放的“利群”和“双喜”等传统品牌旁边,一些新锐品牌的包装更显时尚。一位正在选购香烟的年轻男子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年轻人抽的烟,包装都很‘潮’,有些甚至像电子产品一样有不同版本。”当被问及价格时,该男子坦言:“一包三百多的烟是什么烟?其实很多进口品牌都差不多这个价位,但设计上更吸引人。”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高端香烟市场持续增长,其中“中华”和“茅台(王子)香烟”等品牌的平均零售价已突破400元/包。对此,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研究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端市场的消费群体正在年轻化,这与品牌定位和消费升级趋势密切相关。”
然而,监管层面并未放松警惕。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控烟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各地烟草部门需加强对电子烟和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同时严厉打击向未成年人售烟行为。记者在上海市徐汇区烟草专卖局采访时了解到,该局近期查获一批涉嫌向未成年人销售“低焦油”香烟的零售点,涉案金额超过50万元。
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但部分商家通过‘扫码支付’等手段规避监管,监管部门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精准执法。”
在成都春熙路商圈,记者随机采访了五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其中一位22岁的大学生表示:“我身边有人抽电子烟,但也有人坚持抽传统香烟,觉得‘提神效果更好’。”而一位45岁的企业职员则认为:“现在年轻人追求个性,烟草品牌如果跟不上潮流,就会被淘汰。”
业内专家点评方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研究员王强强调:“烟草年轻化是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部分品牌通过‘减焦减害’概念误导消费者。从健康角度看,任何形式的烟草消费都是有害的。”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烟草巨头也纷纷布局中国市场。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菲莫国际)旗下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在部分城市试点销售,其单包售价约为280元。记者在广州市天河区一家授权专卖店看到,iQOS产品的包装设计采用极简风格,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驻足。
针对“一包三百多的烟是什么烟”这一问题,多位消费者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位30岁的广告从业者表示:“可能是‘利群(新版)’或者‘黄山(天都)’,这些品牌会推出限量版,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一位烟草零售商则透露:“有些品牌通过‘礼盒装’提升溢价,比如‘黄鹤楼(1916)’的特供版,单包价格接近350元。”
在重庆市解放碑步行街,记者发现部分商家通过“盲盒”形式销售香烟,引发争议。当地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表示:“这种营销方式涉嫌诱导消费,已责令相关商家整改。”
行业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5月,全国烟草税利完成9800亿元,同比增长8.3%。中国烟草学会秘书长张华指出:“尽管市场增长,但行业需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特别是针对年轻群体的营销行为必须合规。”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部分高校已开展“无烟校园”建设。北京某高校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增设戒烟咨询、开展健康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远离烟草。但校外仍有商家通过‘外卖’等方式向学生售烟,监管存在盲区。”
针对烟草年轻化现象,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表达了看法。一位25岁的自由职业者坦言:“我最初接触香烟是被朋友带偏的,觉得抽高档烟显得成熟。现在后悔了,但已经上瘾。”而一位35岁的女性消费者则表示:“我丈夫从抽20元/包的烟变成抽300多元/包的,不仅花费增加,健康风险也更大。”
在上海市静安区,记者注意到一家烟草专卖店推出了“戒烟替代品”专区,陈列了薄荷糖、口香糖等物品。店主表示:“很多顾客来买烟时会顺便拿些替代品,说明健康意识在提升。”
综合各方信息,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仍将持续发酵。尽管监管部门不断加码政策,但市场创新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一位长期关注烟草市场的分析师最后总结道:“未来几年,烟草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年轻消费者的选择,或将重新定义行业的边界。”
标签: 一包三百多的烟是什么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