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热点 青岛双马香烟网上有售渠道多样 一应俱全

姚思宁 7

2025年6月30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购销旺季的到来,各地烟草零售渠道的动态备受关注。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及便利店,发现“青岛双马香烟”等品牌在部分地区的销量出现明显波动,这与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零售渠道管理的通知》密切相关。据悉,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零售终端价格管控,严禁跨区域调货及低价倾销行为,导致部分渠道的库存调整。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李女士向记者透露:“最近一周,‘青岛双马香烟’的进货量减少了约20%,因为批发价上调了0.5元/包,零售价也随之调整到15.5元/包。不少老顾客反映价格偏高,转而购买其他品牌的同价位香烟。”记者注意到,店内“青岛双马香烟”的展示柜被调至角落,取而代之的是几款新品混合型香烟,这反映了零售商在政策压力下的主动调整。

与北京不同,广东省广州市的烟草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当地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青岛双马香烟’在广州的批发价并未调整,但购买渠道有所收紧。之前很多小超市都能买到,现在大部分集中到持证烟草专卖店,而且需要出示身份证登记。”这一变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新规一致,即加强零售终端实名制管理,防止未成年人购买。

行业专家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烟草市场的价格波动,本质上是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博弈。‘青岛双马香烟’作为地方特色品牌,其渠道变化直接反映了‘一地一策’的监管思路。例如,山东地区因消费习惯稳定,价格调整幅度较小;而经济发达地区则因竞争激烈,渠道管控更为严格。”他还提到,近期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多起跨省调货案例,涉及金额超500万元,这进一步压缩了零售商的操作空间。

在消费者端,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烟民,其中6位表示会因价格调整减少购买频率。30岁的软件工程师刘先生坦言:“‘青岛双马香烟’是长期习惯的品牌,但近期从15元涨到16.5元,几乎每包多出20%的成本,不得不考虑替代品。”值得注意的是,有消费者透露,部分城市出现“黄牛”囤积高价香烟的现象,如上海某区的“青岛双马香烟”被炒至18元/包,但烟草专卖局已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市场行情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卷烟批发均价环比上涨3.2%,其中“青岛双马香烟”在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5个百分点。烟草行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6月行业报告》指出,这种趋势与“双限政策”直接相关——即限制零售价下限和库存上限。例如,山东某地要求“青岛双马香烟”的最低零售价不得低于16元,同时单店库存不得超过200条。

记者还注意到,部分零售商开始通过促销活动缓解库存压力。在武汉市的一家连锁便利店,店员正引导顾客参与“购‘青岛双马香烟’满3包赠打火机”的活动。然而,这种做法也面临合规风险。据《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版规定,捆绑销售需提前向当地烟草部门备案,否则可能被处以5000元以上罚款。

政策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召开视频会议,强调“2025年将完成全国零售终端数字化升级”。这意味着未来烟草购买渠道将进一步透明化,包括“青岛双马香烟”在内的所有品牌销售数据将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有业内人士预测,这种变革可能导致部分传统渠道退出市场,而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的连锁品牌将获得更大份额。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消费者行为也在悄然改变。记者发现,不少年轻烟民开始通过社交媒体讨论“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牌”,而老年消费者则更关注“青岛双马香烟”等传统品牌的稳定性。一位退休教师表示:“只要价格别涨太快,还是会坚持买熟悉的牌子。”这种差异化的消费心态,使得烟草市场的渠道调整更加复杂多元。

综合来看,2025年6月30日的烟草购买渠道新闻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青岛双马香烟”等品牌在多地出现价格与渠道的双重调整;二是监管政策持续加码,零售商操作空间收窄;三是消费者分化明显,价格敏感型与品牌忠诚型群体反应迥异。随着下半年旺季来临,烟草市场的渠道博弈有望进一步加剧。

标签: 青岛双马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