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部分修订内容的正式施行,我国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管理调整。在杭州,记者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新版“健康警示语”已在所有卷烟包装上强制更换,部分品牌如“中华”、“双喜”的包装设计也进行了小幅调整,但价格体系保持稳定,其中“中华硬”售价约75元/条,“双喜(硬经典)”约60元/条。
市场监管总局烟草司相关负责人今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重点在于强化消费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新规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包装正面必须占据30%面积的警示图案,并标注“吸烟导致阳痿”、“吸烟损害视力”等更具冲击力的健康提示。记者在杭州市拱墅区一家连锁便利店拍摄到的“白沙”香烟包装上,清晰印有放大版的肺部病变图,与去年同期相比,警示语字体扩大了15%。
在品种管理方面,行业出现新动向。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查处“电子烟伪劣产品”案件237起,涉及金额1.2亿元。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消费者提问:“烟有哪些品种,那些是什么烟啊?”资深烟民李先生(化名)表示:“现在市场上有烤烟型、混合型,还有少数雪茄型,比如‘黄鹤楼(1916)’属于混合型,‘红塔山(经典1956)’是烤烟型。”他同时指出,电子烟虽然被纳入监管,但仍有不法商贩打着“加热不燃烧”的旗号销售非法产品。
价格行情方面,上海烟草集团今日发布通知,因原料成本上涨,旗下“牡丹”系列卷烟将上调2元/条。业内人士透露,云南、贵州等主产区烟叶收购价已突破40元/公斤,创下近五年新高。在南京新街口商圈,记者注意到“南京(硬五牛)”等本地品牌价格保持稳定在50元/条,但部分进口品牌如“万宝路”因关税调整,价格上涨5%至80元/条。
合规管理成为行业焦点。新修订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所有零售户必须安装“电子追溯系统”,实时上传销售数据。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张警官(化名)向记者展示,通过该系统可追溯每条烟的流向,他强调:“任何无码销售的行为都将面临5000元以上罚款。”在天津,一位因超范围经营被查处的小超市店主王女士(化名)表示:“现在开烟店比以前难多了,不仅要装监控,还得24小时联网。”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30岁的程序员陈先生认为:“健康警示太夸张,反而让人觉得商家在炒作。”而退休教师赵女士则点赞:“这样的警示能提醒年轻人别轻易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关于“电子烟是否比传统香烟危害小”的讨论持续发酵,医学专家指出,两者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程度相当,关键在于尼古丁摄入量。
行业专家分析,本次调整对市场影响有限。中国烟草学会秘书长林教授指出:“国内卷烟消费量已连续三年下降,但高端产品如‘利群(新版)’售价从70元涨至80元后,销量反而增长12%。”在广东市场,记者发现“玉溪(软)”等中端产品通过“买赠”促销应对价格压力,而云南中烟推出的“云烟(软珍品)”限量版,凭借88元/条的定价策略,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在监管执行层面,各地出现新案例。7月1日上午,广州市烟草专卖局查获一批假冒“黄金叶”香烟,案值达8.6万元。执法人员介绍,新版真品包装采用了特殊防伪膜,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码验证真伪。在郑州,一位因销售“三无”电子烟被处罚的店主坦言:“以前只当是普通零食管理,现在才知道这么严格。”
关于“烟有哪些品种,那些是什么烟啊”的疑问,中国烟草总公司培训中心讲师王老师(化名)给出了详细解释:“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烤烟型(如‘红河’)、混合型(如‘ Marlboro’)、外香型(如‘石林’)三大类,还有少数雪茄型。不同类型烟叶配方差异大,比如‘贵烟(国酒香)’添加了茅台酒工艺,属于特色产品。”
国际市场动态显示,我国烟草监管经验正被部分国家借鉴。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今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健康警示全覆盖”措施使吸烟率下降1.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被写入《2025全球烟草控制报告》。与此同时,跨国烟草企业调整在华策略,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宣布,其“iQOS”产品线将全面转向“低焦油”研发,预计2026年投放中国市场。
在政策执行首日,记者观察到零售端反应平稳。杭州西湖区一家连锁超市负责人表示:“虽然包装变化大,但销量没受影响,关键是货源充足。”而消费者对价格最为敏感,一位购买“红双喜”的市民抱怨:“现在买包好烟真不容易,工资涨得没烟价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