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包装规范细则的正式落地,我国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包装标准化改革。记者今日从多地烟草专卖局及行业内部获悉,新规不仅对烟盒的材质、尺寸、印刷工艺提出更严要求,更将“健康警示语覆盖率不低于85%”列为强制性指标,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从“泰山”到“中华”等主流品牌的包装设计。
上午9时,在济南市历下区烟草专卖局,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对辖区内零售户进行新规培训。据专卖局市场监管科负责人王磊介绍:“新规要求烟盒必须采用可回收材料,且正反两面健康警示语面积占比不得低于85%,这意味着过去常见的‘小字提醒’将彻底消失。”他展示的对比图显示,新版“泰山”软包烟盒正面健康警示语从原先的1/4面积扩大至近一半,字体尺寸也相应增大30%。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方面,新包装规范对价格体系产生连锁反应。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多家烟酒店发现,“泰山22元一盒的烟香烟直供”等平价烟种出现短暂断供现象。据店主透露:“新包装制作成本每盒增加0.15元,虽然最终价格未调整,但部分小品牌已经暂停直供渠道。”而高端品牌方面,上海烟草集团工作人员承认:“中华硬包新包装研发耗时8个月,单盒成本上涨约0.3元。”
在行业合规层面,新规配套的《烟草制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已于7月1日同步施行。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李教授接受采访时强调:“新规首次将包装设计纳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考核,违反者将面临最高1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烟草专卖许可证。”他特别指出,规范中“不得使用金色或银色边框”等细节条款,直接打击了部分品牌包装的“低调奢华”设计路线。
下午2时,记者联系到多位消费者。在南京工作的陈先生表示:“新版‘泰山22元一盒的烟香烟直供’包装确实变化明显,警示语几乎覆盖了整个背面。”而长期抽“黄山”牌香烟的张师傅则抱怨:“新包装摸起来手感变差,而且警告图示太吓人。”但也有年轻消费者持不同观点,26岁的李女士说:“大字警告挺好的,至少能提醒我少抽点。”
业内专家对规范实施效果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烟草学会包装技术委员会主任赵明远指出:“85%的警示语覆盖率是国际最高标准,但需警惕‘视觉疲劳’效应。”他引用欧盟经验数据称:“三年后,消费者对大面积警示语的敏感度会下降4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发布的监测报告也显示,新包装实施首月,试点城市吸烟率仅下降0.3个百分点。
在包装技术层面,多家烟企已投入升级改造。记者在河南中烟郑州卷烟厂看到,新引进的德国海德堡印刷机专门设置了“警示语自动检测系统”,可实时监控印刷偏差。厂方工程师透露:“单条生产线改造投入超过200万元,全国烟企累计投入预计达3亿元。”
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成本转嫁”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回应称:“新规实施首年,国家局将协调各地烟草公司建立成本补贴机制,确保零售终端价格稳定。”但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时,部分二线品牌已悄然提价,如“红塔山经典”在云南本地零售价从15元涨至15.5元。
傍晚时分,记者在杭州西湖区烟草专卖店注意到,工作人员正对消费者进行包装规范讲解。店长表示:“很多顾客第一眼没认出新版‘泰山22元一盒的烟香烟直供’,以为买到假烟。”她展示的对比样本显示,新包装不仅警示语扩大,连烟支排列方式也从传统的20支单排改为更紧凑的排列,单包体积缩小约5%。
当晚,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发布《关于包装规范实施情况的答记者问》,明确表示下一步将研究推出“烟盒透明度标准”,要求烟盒必须能清晰透视内装卷烟。这一表态引发行业震荡,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在第二天出现小幅波动。
综合各方反馈,此次包装规范调整被视为继2015年健康警示语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政策转向。在控烟目标与产业发展之间,新规试图通过“技术性限制”而非“行政性禁止”的方式,平衡各方利益。但正如一位零售户所言:“再过两年,可能连烟盒颜色都要统一了。”这一猜测折射出烟草行业在严格监管下的持续变革。
标签: 泰山22元一盒的烟香烟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