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最新行业监管动态,聚焦果香味的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合规性审查,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当日,记者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深入实施,果香味的烟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相关产品价格出现波动,消费者评价两极分化。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共查处非法销售果香味的烟案件237起,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为监管重点区域。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果香味的烟虽然口感独特,但因其添加物成分复杂,长期吸食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监管部门对此类产品的抽检频率已提高至每月两次。”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草专卖店采访时,店主李先生表示:“最近一周,果香味的烟的进货量减少了30%,主要原因是新的合规标准要求产品必须标注详细成分表,否则无法上架销售。”他进一步解释道:“比如一款售价45元的果香味的烟,如果无法提供权威机构的成分检测报告,就会被下架处理。”
多位烟民对果香味的烟的态度存在明显分歧。28岁白领张先生认为:“果香味的烟比传统香烟好抽,尤其是添加了草莓香料的款式,价格在50元左右,适合偶尔解压。”而52岁的退休教师王女士则直言:“这种烟闻起来像糖果,很容易让青少年误以为是普通零食,必须严格限制销售渠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烟草流行报告》指出,果香味的烟的流行与青少年吸烟率上升存在关联。报告建议,应将果香味的烟纳入与电子烟相同的监管体系,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该报告引用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结论:“果香味的烟的甜味添加剂会掩盖尼古丁的刺激性,增加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
在法律合规层面,2025年3月实施的《新型烟草制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果香味的烟的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从田间到零售端”的全链条追溯系统。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法规处处长陈女士向记者强调:“任何一款果香味的烟,如果没有通过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项检测,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记者注意到,随着监管趋严,果香味的烟的价格出现分化。合法合规的品牌如“绿野”系列,单包售价稳定在58元;而部分中小品牌因无法达标,价格已降至30元以下,但仍被零售商“藏匿”在柜台深处。一位不愿具名的品牌经理透露:“我们正考虑转型生产无香型烟草,毕竟健康趋势不可逆转。”
业内专家观点也值得关注。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赵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果香味的烟的争议本质是‘口味与健康的平衡’。从国际经验看,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已全面禁止调味烟草,我国可能在未来两年跟进这一趋势。”他同时指出:“对于已上市的产品,应设置3-5年的过渡期,给予企业调整时间。”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位烟民中,12人表示会继续购买合规的果香味的烟,但更关注价格;8人则表示会转向传统香烟或戒烟。一位长期吸食果香味的烟的消费者刘先生坦言:“现在能买到的都是‘老库存’,新货很难找到。其实我也担心健康问题,但戒不掉。”
针对市场变化,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半年将启动“果香味的烟专项清理行动”,重点检查线上销售渠道。副局长王强表示:“我们既要满足成年人合理消费需求,也要坚决防止青少年接触烟草。对于果香味的烟,监管红线只会越来越清晰。”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市场动态也值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已有89个国家限制或禁止了果香味的烟的销售。该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指出:“中国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在果香味的烟监管上的每一步行动,都将影响全球控烟进程。”
在当日的市场观察中,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部分零售商开始用“无添加薄荷味”等替代品吸引消费者。一家连锁烟酒店的促销员介绍:“现在顾客问得最多的是‘有没有新出的果香味的烟’,但我们只能推荐符合新规的薄荷系列,价格在42元左右。”
综合各方信息可以看出,果香味的烟的监管正进入深水区。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各方都在适应新的合规环境。一位长期关注烟草行业的财经评论员总结道:“果香味的烟的命运,折射出中国烟草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健康优先,监管先行。”
标签: 果香味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