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政策迎来新一轮调整,各地烟草专卖局及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启动了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执行工作。当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发布消息称,新版管理办法在简化办证流程、强化监管责任、打击非法渠道等方面作出多项修订,标志着烟草行业合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这一政策变化不仅对零售终端产生直接影响,更引发了消费者对烟草品牌、价格及市场供需的广泛讨论。
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与旧版相比,新规在办证条件上进一步放宽,例如将个体工商户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年龄上限从60岁调整为65岁,同时明确要求各地烟草专卖局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这一变化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释放零售终端活力”。北京朝阳区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李明向记者表示:“过去很多临近退休的店主因年龄问题无法续证,新规实施后,这部分群体可以继续经营,对稳定基层市场有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政策在监管层面显著加码。新规首次将“电子烟及新型烟草制品”纳入专卖许可证管理范围,要求所有销售此类产品的商户必须取得专项许可。广东深圳某电子烟专卖店店主王女士坦言:“政策出台前,我们主要通过线上渠道进货,现在必须从持证供应商处采购,成本增加了约15%。”此外,新规还规定,对连续两年销售额低于30万元的零售户,烟草专卖局有权启动退出机制,这一条款引发部分小商户担忧。上海烟草集团法律顾问陈律师指出:“这一条款旨在优化市场结构,但执行过程中需考虑区域差异,避免一刀切。”
在政策影响下,传统卷烟市场出现明显波动。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市场发现,7月1日当天,部分品牌出现短暂供不应求现象。其中,“中华”硬盒售价维持在85元/条,“玉溪”软包为65元/条,而“粗烟有哪些牌子”这一话题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热议。多位烟民表示,粗支香烟如“双喜(硬经典)”和“红塔山(经典1956)”因口感醇厚,在男性消费者中始终占据稳定份额。杭州烟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我通常抽红塔山,现在一条价格涨到58元,虽然幅度不大,但能明显感觉到购买时需要排队。”
烟草市场行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批发价格指数上涨3.2%,其中细支烟和低焦油产品涨幅最为显著。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政策调整叠加消费升级趋势,预计下半年高端细支烟市场份额将突破15%。”不过,业内专家提醒,这一增长可能被新型烟草制品的分流所抵消。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子烟合法化后,25-40岁男性消费者中有22%尝试过替代品,这对传统粗支烟品牌构成潜在威胁。”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呈现两极分化。上海消费者保护协会近期收集的100份问卷显示,65%的受访者认为“烟草监管趋严是好事”,但同样比例的消费者对“粗烟有哪些牌子”等品牌选择问题表现出焦虑情绪。一位不愿具名的烟民表示:“我抽的是粗支烟,新规实施后,熟悉的品牌进货渠道变窄,担心以后买不到自己习惯的口味。”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测处负责人回应称:“消费者不必过分担心,新规主要针对非法渠道,合法品牌供应不会中断。”
国际烟草市场动态同样值得关注。2025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其政策调整对全球控烟进程具有示范效应。报告特别提到,中国粗支烟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28%降至2025年的19%,这一趋势与“减害降焦”政策直接相关。记者注意到,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和英美烟草均下调了对华投资预期,转而加大对电子烟研发的投入。
在法律合规层面,新版管理办法新增“法律责任”专章,明确将“无证经营、跨区域调货”等行为纳入行政处罚范围,罚款上限提高至10万元。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指出:“这一规定填补了监管空白,但执行中需注意证据收集的时效性,建议零售户保留所有进货凭证。”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多家便利店已将烟草专卖许可证悬挂在显著位置,并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警示标识。
多位业内专家对新规实施后的市场走向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烟草总公司研究中心的赵博士表示:“短期看,政策调整可能造成部分市场波动,但长期将推动行业向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他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应建立零售户退出补偿机制,减轻政策执行的社会成本。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上海、浙江等地区已试点“以旧换新”计划,鼓励持证商户更换符合新规的陈列设备,补贴标准约为采购价的30%。
截至发稿时,记者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7月1日全国范围内未出现重大投诉事件,各地市场秩序总体平稳。不过,关于“粗烟有哪些牌子”的讨论仍在社交媒体发酵,部分消费者呼吁烟草企业增加产品透明度。随着政策进入实施阶段,烟草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与消费趋势,仍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标签: 粗烟有哪些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