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对香精香料管控政策的进一步细化,烟草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今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香精香料使用规范的通知》明确指出,自2025年9月1日起,各类卷烟产品中的人工合成香精使用量将不得超过总配方的5%,这一标准较现行规定收紧了近三成。记者注意到,该通知特别针对薄荷、水果味等“诱导性”香精品种划定了更严格的红线。
在天津,记者走访了和平区几家大型烟店,发现“天津有什么特产香烟”的询问频率明显增高。一位姓王的店主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老顾客都在打听‘狗皮膏药’和‘金砂河’的库存,听说新规后这些带薄荷味的烟可能要改配方。”他边说边指着柜台里仅剩的几包“狗皮膏药”薄荷版,售价为每包15元。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本地的“狗皮膏药”系列虽然不在管控重点名单内,但其含有的天然薄荷醇比例也需重新调整。
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的香精香料研究院首席工程师李明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并非一刀切,而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烟草制品添加剂指南》制定的。我们正在开发替代方案,比如将合成香精替换为天然植物提取物,但这会增加约8%的生产成本。”他透露,国内头部品牌如“中华”和“利群”已提前半年启动配方改良,而中小品牌面临更大压力。
记者在杭州烟草交易中心看到,今日香精原料指数报收于286点,较上周下跌4.3%。市场分析师陈思远分析:“天然薄荷油价格已从每公斤320元飙升至450元,而合成薄荷酮则因需求萎缩价格下跌了15%。这种结构性变化预计将持续到2026年。”一位不愿具名的贸易商补充道,有企业开始囤积欧盟标准的食品级香精,试图规避新规。
消费者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朝阳区某写字楼工作的张女士表示:“我本来只抽水果味的烟,现在估计要戒了,毕竟15元一包的‘津门’水果味下周就下架了。”而另一位烟龄20年的老烟民老刘则认为:“早该这样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味道就是吸引年轻人,我这种抽‘红河’(售价11元/包)的粗烟民根本不care。”
法律合规层面,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法律顾问刘律师指出:“新规属于《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细化执行,违反者将面临货值3倍以上罚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线上销售渠道的监管将同步升级,淘宝等平台已开始下架相关产品。”记者发现,在京东平台上搜索“天津有什么特产香烟”时,薄荷味产品已全部被标记为“暂不销售”。
国际对比方面,美国FDA早在2022年就将烟草香精限制在4%以下,而欧盟则对天然与合成香精采取差异化管理。世界控烟联盟亚洲区主任杨健指出:“中国此次调整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9-10条的缔约方会议决议保持一致,但执行力度堪称全球最严。”他特别提到,泰国因类似政策导致走私率上升15%的教训值得警惕。
在天津狗不理包子总店外,记者偶遇几位正在购买特产的游客。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问:“天津有什么特产香烟?听说‘狗皮膏药’挺有名。”当得知该品牌将调整配方后,她表示:“反正我不抽烟,但感觉以后送礼选择会变少。”而本地市民赵师傅则坦言:“以前给老丈人送‘金砂河’硬盒(售价18元/包),现在估计得换‘利群’了。”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今日收盘,A股烟草概念板块整体下跌1.2%,其中涉及香精业务的ST香精跌幅达3.8%。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短期看中小品牌将面临约2-3个百分点的销量下滑,但长期有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云南中烟一位中层干部私下透露:“我们正在申请将传统配方纳入非遗保护,这样可能获得特殊审批通道。”
在监管执行层面,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已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检查,重点抽查京津冀、长三角等地的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天津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处处长周建国表示:“对于消费者关心的‘天津有什么特产香烟’问题,我们承诺在合规前提下保障供应,但所有产品包装将增加新的香精含量标识。”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则呼吁,在新规过渡期应加强公众教育。北京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主任张薇建议:“应明确告知消费者配方变更信息,避免造成消费误导。特别是对于依赖特定香味辅助戒烟的人群,应提供替代方案咨询。”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中发现,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无香精卷烟,但前提是“不能涨价”。
随着政策细节的陆续披露,烟草行业的这场“香精革命”正进入深水区。从天津特产香烟到全国性品牌,从原料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这一轮调整将重塑整个产业链的生态格局。而关于“天津有什么特产香烟”的讨论,或许将成为观察行业变迁的一个有趣注脚。
标签: 天津有什么特产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