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聚焦 热点 15元粗支烟一览引发监管动态 震耳欲聋

贾思娜 8

2025年7月7日,全国烟草行业监管动态持续引发关注。继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市场监管的通知》后,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假冒伪劣烟草制品流通,并加强对零售终端的价格管控。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烟草零售市场发现,15元粗支烟的市场份额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价格体系保持稳定,部分品牌如“黄山(细支一品)”和“红塔山(经典1956)”的15元档位产品依然受到消费者青睐。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税收同比增长8.3%,其中卷烟零售价格合规性检查覆盖率达95%以上。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监管重点已从单纯的价格管控转向全链条合规管理,特别是针对电子渠道销售的监管力度显著加强。”记者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发现,部分商家虽标注“代购”“免税”等字样,但均被平台下架处理。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支队队长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形式的非法渠道销售都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在消费端,15元粗支烟的市场格局出现微妙变化。记者走访发现,消费者对“利群(新版)”和“南京(红)”等品牌的接受度较高,而“15元粗支烟一览”中,部分小众品牌如“双喜(硬)”的销量有所下滑。一位在王府井烟酒专卖店工作的销售员表示:“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产品包装和口感,15元档位中,细支烟的占比已经从去年的45%上升到今年的62%。”

多位烟民对记者表达了不同看法。来自上海的陈先生(化名)表示:“15元粗支烟一览中,‘玉溪(软)’的性价比最高,虽然价格比去年涨了1元,但品质没变。”而北京的张女士(化名)则认为:“现在市面上15元档位的烟口味太单一,希望品牌能推出更多低焦油产品。”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伟指出:“消费者需求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但烟草企业必须在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前提下进行产品创新。”

烟草法律合规领域迎来新动态。7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烟草制品虚假宣传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将“虚假宣传降焦减害功效”列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律师表示:“此次司法解释填补了烟草广告监管的空白,预计将推动行业合规成本上升约15%。”记者注意到,部分品牌如“白沙(软)”已主动在包装上增加“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面积。

国际烟草市场动态同样值得关注。据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无烟气产品收入占比已达37%,而传统卷烟收入同比下降6.2%。这一数据引发国内烟草行业对“减害转型”的深入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在行业研讨会上指出:“15元粗支烟一览中,传统卷烟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但短期内仍将是市场主力。”

在价格监控方面,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烟草价格监测系统”,实时追踪“15元粗支烟一览”等关键价格带波动。广东省烟草专卖局价格监测处数据显示,全省15元档位卷烟平均零售价为15.3元/包,较去年同期上涨0.4元。广州市越秀区一位持证零售户王老板向记者坦言:“现在进价涨了,但明码标价必须严格遵守,偷偷涨价会被罚款,去年就有同行因为卖16.5元的‘利群(新版)’被罚了3万元。”

行业专家对下半年市场趋势分析存在分歧。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教授预测:“随着‘双限’政策(限价、限渠道)的深入实施,15元粗支烟一览的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中。”而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帆则认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仍高于品牌忠诚度,15元档位的小众品牌若能突出差异化优势,仍有生存空间。”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7月1日起施行的《烟草制品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并规定零售户需配备“实名购烟登记系统”。记者在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看到,消费者购买烟草时需通过人脸识别和身份证核验,系统自动记录购买信息。店长表示:“虽然增加了运营成本,但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

在15元粗支烟一览的终端表现上,不同渠道呈现差异化特征。社区便利店中,“红双喜(硬)”占据主导地位,而大型商超则以“南京(红)”和“黄山(细支一品)”为主。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线上渠道15元档位卷烟销量占比仅为8%,且全部来自持证零售户自营的“官方旗舰店”。

针对近期市场上出现的“15元粗支烟一览”真假辨别问题,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消费者识别指南》,指出可通过观察包装的防伪标识、烟丝颜色和燃烧状态等细节进行辨别。记者对比发现,正品“红塔山(经典1956)”的滤嘴长度为28mm,而仿冒品多为25mm;正品“黄山(细支一品)”的焦油含量标注为8mg,仿冒品则标注为5mg。

标签: 15元粗支烟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