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总是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清晨的弄堂口,老阿婆提着鸟笼,手里夹着半包快要抽完的烟;傍晚的地铁站,年轻人叼着烟急匆匆地赶路;深夜的街头,流浪歌手弹着吉他,烟雾缭绕间唱着不成调的歌。上海人抽烟,像是一种习惯,一种仪式,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从几块钱的红双喜到几十块的中华,每个价位的烟都有它的拥趸。而最近,我发现了一种新现象,那就是上海20块钱的本地烟,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上海20块钱的本地烟,这真的存在吗?
**上海20块钱的本地烟,是存在的。**根据全网搜索结果,上海本地品牌中,如“红双喜”的部分型号、以及一些新推出的中端产品,确实有20元左右的定价。比如“红双喜(硬)”在部分渠道售价约为19-21元一包,而“红双喜(软)”则略低于此价格。此外,一些区域性或新推出的中端品牌,如“熊猫(时代)”等,也有可能接近20元的价位。需要注意的是,香烟价格会因地区、渠道、税收政策等因素波动,具体以当地零售店实际标价为准。
上海20块钱的本地烟,在口感和包装上通常介于低端与中端之间。以“红双喜(硬)”为例,其包装采用经典的红色底色,字体设计颇具年代感,但细节处理上比低端烟更精致。烟丝选用中等质量的烤烟,吸味醇和,带有淡淡的焦甜感,但不至于过于刺激。抽起来不会像几块钱的烟那样“呛喉咙”,也不会像中华那样“香气浓郁到发腻”,而是恰到好处的平衡。对于经常抽烟但预算有限的上海本地烟民来说,20块钱的本地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20块钱的本地烟也有它的细分市场。比如“红双喜(硬)”,主要面向的是那些习惯传统口味的烟民,他们可能年轻时就开始抽红双喜,如今虽然收入有所提高,但依然对老牌子情有独钟。而一些新推出的中端品牌,如“熊猫(时代)”,则更注重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包装更时尚,口感更柔和,甚至推出了细支或爆珠版本,试图在20元价位上打造新的市场热点。这些烟的价格虽然不算低,但相比30元以上的高端烟,还是有一定性价比的。
在上海,20块钱的本地烟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面子”。有些场合,比如朋友聚会、商务接待,拿出20块钱的本地烟,既不会显得小气,也不会让人觉得你在刻意炫耀。这种“恰到好处”的价位,让它在上海的市场上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很多上海本地烟民告诉我,他们平时抽几块钱的烟,但偶尔也要换换口味,抽抽20块钱的本地烟,感受一下“升级”的体验。
当然,抽烟终究是伤身体的事情。20块钱的本地烟虽然价格适中,口感也不错,但终究还是烟草制品。在上海,公共场所禁烟的力度越来越大,很多老烟民也开始尝试戒烟或减少吸烟量。或许,20块钱的本地烟在未来的市场上,也会逐渐面临转型或调整。但无论如何,它在上海的烟民心中,始终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
来自江苏连云港的烟民曾先生,对上海20块钱的本地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以前在上海工作的时候,经常抽红双喜(硬),就是那种20块钱左右的。当时觉得这个价位的烟,味道刚刚好,不会太冲,也不会太淡。后来回连云港了,这里的烟价跟上海不太一样,同样的烟要贵一点。但每次回上海,我还是要买几包红双喜(硬)带回去,抽着就是顺口。上海20块钱的本地烟,对我来说,是一种熟悉的味道,也是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标签: 上海20块钱的本地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