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真烟溯源监管行动,各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大金圆软盒”等热销品牌展开专项检查。据记者调查,此次行动旨在进一步打击假冒伪劣烟草制品,强化消费者对真烟的辨识能力。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明向记者展示了“大金圆软盒”的真品特征:“防伪码清晰可辨,包装边缘烫金工艺平整,而假货往往在细节处露出破绽。”
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真烟溯源系统覆盖率达98.7%,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该系统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产品全链条追踪,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生产日期、批次及销售渠道。然而,行业专家指出,部分消费者对溯源码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溯源码不仅是防伪工具,更是监管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桥梁。”
在上海市黄浦区,记者走访了多家便利店发现,“大金圆软盒”的市场零售价稳定在55元/条,与去年同期持平。但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波动仍存疑虑。市民王先生表示:“去年双十一期间曾以52元买到,这次溯源检查后价格反而没降。”烟草分析师陈静解释称:“价格受供需关系和税收政策双重影响,近期并无大规模调价通知。”
与此同时,广东某烟厂因违规销售未贴溯源标识产品被查处,当地烟草局罚款50万元并责令停产整改。该事件引发业内震动。广东省烟草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强指出:“溯源制度是行业底线,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偏远地区的零售商对溯源系统的操作仍存障碍,有店主抱怨:“年纪大了记不住扫码流程,但拒绝扫码又怕被查。”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多地烟草局联合开展“真品辨别”公益课堂。成都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真品‘大金圆软盒’的‘中南海’Logo需在特定角度才能呈现完整,而假货多为平面印刷。”成都市民张女士参加活动后表示:“以前只看包装颜色,现在知道要从烫金工艺、防伪油墨等多方面判断。”
国际市场动态方面,欧盟最新通过的《烟草产品指令修订案》要求成员国在2026年前全面推行电子溯源系统,此举被业内视为全球烟草监管趋严的信号。中国烟草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周磊透露:“国内溯源标准已提前与国际接轨,未来可能成为出口产品的基本要求。”
针对电子烟与真烟溯源的衔接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主任赵琳表示:“电子烟纳入监管后,溯源系统将实现‘两烟’全覆盖,预计年底前完成技术升级。”在广东深圳,记者观察到多家电子烟店铺已开始张贴“扫码验证”标识,但实际执行力度参差不齐。
消费者维权渠道也在不断完善。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案例,一位购买到假“大金圆软盒”的市民通过溯源系统举报,获赔三倍货款。协会律师李明指出:“消费者保存好购买凭证和包装,配合溯源查询,维权成功率可达90%以上。”
在行业技术革新层面,区块链溯源技术正逐步应用于高端雪茄产品。云南某雪茄厂透露:“采用区块链技术后,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可被永久记录,防伪能力提升至99.9%。”不过,该技术成本较高,目前仅在高端产品线试点。
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消费者对溯源系统的认知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一线城市消费者普遍能熟练使用扫码验证,而三四线城市仍有近三成消费者表示“从未使用过”。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于下月启动“溯源普及月”活动,通过短视频、社区讲座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
随着夏季来临,烟草市场进入传统淡季。但“大金圆软盒”等经典品牌销量保持稳定,部分零售商反映:“虽然整体消费量下降,但溯源意识强的消费者反而更倾向于购买可验证产品。”这一现象被分析师解读为“监管与消费升级的双向推动”。
在行业合规方面,最新修订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将于9月施行,其中明确将“真烟溯源执行情况”纳入许可证年检重要指标。许可证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这将倒逼零售终端提升合规意识。”
消费者声音方面,有多年烟龄的赵先生对记者说:“以前觉得扫码麻烦,现在买到假烟就知道错了。55元的东西不能只图便宜,溯源码才是保障。”而年轻消费者则更关注包装设计:“‘大金圆软盒’的溯源标识做得太突兀,希望能更美观些。”
在政策执行层面,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将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次销售假烟的零售商实施行业禁入。目前已有5家连锁便利店因溯源违规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行业人士认为,这标志着监管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
随着真烟溯源系统的持续完善,消费者与监管方的互动正形成良性循环。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可溯源产品支付5%的溢价。这一数据或许预示着,在严格的监管体系下,烟草市场的信任基础正在逐步重建。
标签: 大金圆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