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 广东烟150元一条成为年轻化现象 风靡一时

卢晓萱 2

2025年7月9日,北京——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持续引发社会关注,监管部门、行业专家及消费者等多方观点交织,形成一场关于“控烟与市场”的激烈讨论。在广东、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街头,不少年轻烟民对“广东烟150元一条”的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市场需求的推动,也折射出烟草企业针对年轻群体的营销策略。

据《中国烟草市场周刊》最新报道,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25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比提升至18%,较2020年翻了一番。记者走访广州天河区多家便利店发现,广东产的某品牌香烟因“包装时尚、口感独特”成为年轻群体的热门选择,其价格区间在100元至200元之间,其中“广东烟150元一条”的定位尤为突出。“这个价位的烟,年轻人觉得既能装又有品质,不像以前那么土气了。”一位店员向记者透露。

烟草行业的年轻化趋势并非偶然。202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烟草行业品牌发展报告》指出,部分企业通过“跨界联名、数字营销、场景化消费”等手段吸引年轻消费者。例如,某知名品牌与潮牌合作推出限量版包装,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话题,单月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然而,这一做法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警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李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烟草营销的年轻化倾向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精神背道而驰,必须加强监管。”

记者采访多位年轻烟民时,发现他们的消费逻辑与老烟民存在明显差异。25岁的程序员小王表示:“以前觉得抽便宜烟丢人,现在150元一条的广东烟,包装设计感强,抽起来也不至于被同事嘲笑。”而19岁的大学生小李则坦言:“看到网红推荐,觉得‘广东烟150元一条’很酷,就跟着买了几条。”这种“从众心理+品牌溢价”的消费模式,正成为烟草企业开拓年轻市场的重要抓手。

然而,市场行情的波动也反映了这一策略的局限性。据《财经时报》报道,2025年6月,全国烟草零售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5%,部分品牌因过度依赖年轻市场而库存积压。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行业分析师指出:“年轻人尝试新品牌的意愿强,但忠诚度低,一旦监管收紧或出现替代品,市场可能迅速萎缩。”

在法律与合规层面,2025年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提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和传统香烟,并要求烟草企业不得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通过“盲盒抽奖”“限量发售”等变相营销手段规避监管。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6月查处的一起案件中,某电商平台因售卖“广东烟150元一条”的香烟被罚款20万元,原因是其页面存在“适合年轻人社交场合”等诱导性描述。

多位业内专家对烟草年轻化现象持批评态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化名)表示:“烟草企业将营销重心转向年轻人,本质上是在挑战公共卫生底线。如果任由‘广东烟150元一条’这样的产品成为潮流,未来控烟难度将更大。”而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芳(化名)则从健康角度警告:“青少年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尼古丁成瘾可能导致长期认知损伤,烟草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而非追求短期利润。”

消费者评价方面,争议同样存在。在社交媒体上,有消费者吐槽“广东烟150元一条”性价比低,认为“花150元还不如买进口品牌”;但也有部分年轻人表示:“价格不是问题,主要是品牌调性好,拍照好看。”这种分歧反映出烟草消费正在从“实用主义”向“符号消费”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市场的经验或许能提供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产品在年轻人中的渗透率持续上升,传统烟草企业若不调整策略,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但专家同时提醒,电子烟同样具有成瘾性,不能成为烟草年轻化的“安全替代品”。

在广东烟150元一条的现象背后,烟草行业的年轻化趋势正成为多方博弈的焦点。监管部门如何平衡市场发展与控烟目标?企业能否在合规前提下探索创新?消费者又将如何做出理性选择?这些问题,或许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提升,烟草行业的转型压力将越来越大。

标签: 广东烟150元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