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资讯:创新 中华烟四方盒子是职场吸烟者的标配,司空见惯。

方婉琳 6

2025年6月29日,随着全国“无烟环境”政策的持续深化,烟草行业职场吸烟现象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据记者调查,尽管多地企业已严格执行室内全面禁烟规定,但部分行业内部仍存在“灰色地带”,尤其是烟草系统及相关企业的员工,其吸烟行为与职业身份的矛盾引发广泛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草公司总部,记者观察到,尽管办公楼内设有明显的禁烟标识,但午休时段仍有员工在楼道隐蔽处吸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表示:“我们公司业务与烟草直接相关,同事之间递烟、点烟的社交习惯很难完全改变。”该员工抽的是“中华烟四方盒子”,价格约每包75元,他认为这是职场社交的“隐形规则”。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烟草消费量虽较2020年下降12.3%,但职场吸烟率仍高达28.6%,其中烟草行业员工吸烟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记者采访的另一位烟草行业HR透露:“招聘时,我们不会明确要求员工戒烟,但入职培训会强调合规要求。”该人士还提到,部分企业为规避监管,在办公楼外设置“吸烟区”,但实际使用率不高。

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2025年控烟进展报告》指出,今年1至6月,全市职场吸烟行为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5%,但烟草行业相关投诉仍占15%。报告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称,二手烟暴露可使职场人员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0%。一位长期关注公共卫生的律师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控烟条例》,任何公共场所不得设置吸烟区,但执行层面仍有漏洞。”

在上海市黄浦区,记者发现一家烟草制品贸易公司的员工在午休时集体到楼外吸烟。该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女士(化名)解释:“我们员工吸烟率确实偏高,但公司已通过团建活动、健康讲座等方式引导戒烟。”她抽的也是“中华烟四方盒子”,并坦言:“客户接待时,递上一支中华烟是传统礼仪。”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高端卷烟销量同比增长5.2%,其中“中华”品牌占据市场份额的18.7%。行业分析师指出:“职场社交需求仍是高端烟草消费的重要驱动力。”但与此同时,电子烟替代品市场增长迅猛,某知名电子烟品牌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8.6亿元,同比增长40%。

记者采访的烟民群体看法不一。北京某国企员工李先生(化名)表示:“工作压力大,抽烟是唯一解压方式,但会尽量避开同事。”而自由职业者张女士则认为:“职场吸烟不仅影响他人健康,也传递了不良形象。”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教授点评:“烟草行业员工应率先垂范,但仅靠道德约束不够,需加强制度监管。”

针对烟草行业职场吸烟问题,记者查阅了《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版(2024年),其中明确要求“烟草企业应建立控烟责任制”。但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实际执行中存在“监管盲区”,尤其是跨地区经营的烟草公司,各地执法标准不一。一位参与立法讨论的专家指出:“未来或需引入‘行业特殊监管’条款。”

在广东深圳,一家烟草物流公司的员工反映,公司已实行“无烟办公”全流程管理,包括视频监控、定期检查等。该公司行政主管陈先生(化名)介绍:“违规吸烟者将被罚款500元,并纳入绩效考核。”但他补充:“真正改变习惯需要长期努力,目前仍有10%员工难以适应。”

记者注意到,部分烟草企业开始探索创新控烟措施。如某省级烟草公司推出“戒烟互助计划”,员工可自愿加入,成功戒烟者将获得奖金。参与计划的员工赵先生(化名)说:“公司提供的尼古丁贴片和心理咨询很有帮助,但我同事中坚持下来的不到20%。”

国际视角下,世界银行2025年发布的《全球烟草控制报告》显示,中国职场控烟进展排名第68位,低于周边国家。报告建议:“应提高烟草税,加强公共场所执法,并特别关注烟草行业员工的吸烟行为。”

随着“七一”临近,多地烟草企业启动了“无烟单位”创建活动。某市烟草专卖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联合卫健委、人社局开展专项检查,对违规企业进行通报。”但一位基层执法人员坦言:“烟草行业内部的吸烟行为取证难、处罚难,仍是监管难点。”

标签: 中华烟四方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