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全国烟草行业渠道合规工作迎来新一轮的密集报道。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秩序分析报告》,各地烟草经销商在渠道合规方面表现总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低价倾销、跨区销售等违规行为。记者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尽管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但“便宜现在最便宜的烟批发零售”的现象在部分中小城市依然屡见不鲜,引发行业及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草专卖店,店主李先生向记者透露,近期周边商户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压低零售价格。“现在最便宜的‘红塔山’经典1956批发价已经跌到每条48元,零售价55元,比去年同期低了近10%。”李先生表示,这种低价策略虽然短期内吸引了部分烟民,但长期来看可能扰乱市场秩序。记者注意到,该店门口张贴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上明确标注了“不得低于批发价销售”的警示语,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灰色地带。
中国烟草协会市场研究部主任王立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烟草市场低价竞争的背后,既有经销商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也与部分地区的监管盲区有关。“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烟草制品零售价格必须符合国家指导价,但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监管力量不足,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王立新强调,低价销售不仅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还可能为假冒伪劣烟草制品流入市场提供可乘之机。
记者在广东省广州市走访时,发现一家名为“利民烟行”的店铺正在以“便宜现在最便宜的烟批发零售”为噱头吸引顾客。该店员表示,他们的“双喜(硬)”批发价仅为每条65元,零售价70元,远低于周边店铺的75元标准价。当被问及价格来源时,该店员含糊其辞,仅称“有特殊渠道”。这一现象与国家烟草专卖局此前通报的“重点打击低价倾销、跨区调货”的监管方向背道而驰。
消费者对低价烟草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长期吸烟的陈先生认为:“价格低当然是好事,毕竟现在生活成本高,能省一点是一点。”而另一名年轻消费者则表示担忧:“这么便宜,万一买到假烟怎么办?而且价格战会不会导致烟草企业利润下降,最终影响研发投入?”
针对市场乱象,多地烟草专卖局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据上海市烟草专卖局7月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将重点查处以下行为:一是低于成本价销售;二是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渠道进行跨区调货;三是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通知明确,对于情节严重的违规商户,将吊销其《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并处以货值金额三倍以下的罚款。
在山东省济南市,一名因低价销售被查处的经销商周某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当时为了清理库存,把‘利群(新版)’从每条100元降到85元,结果第二天就被市场监管人员查处,罚款3万元,还扣了20多条烟。”周某坦言,虽然知道低价销售是违规行为,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时不得不铤而走险。
业内专家建议,解决烟草市场低价竞争问题需要多方合力。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烟草价格监管体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指导价更贴近市场实际。“同时,要加大对守法经营者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对严格执行价格政策的商户给予税收优惠或奖励。”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部分烟草企业已开始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应对低价竞争。例如,“白沙(软)”推出了限量版包装,零售价比普通版高出5元,但销量并未受影响。某品牌区域经理张女士表示:“消费者对烟草的需求正在从单纯的‘抽得起’转向‘抽得好’,企业应当把握这一趋势,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来赢得市场。”
尽管如此,仍有业内人士对当前监管效果持保留态度。一位不愿具名的省级烟草公司负责人透露:“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监管人员与经销商关系密切,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只有真正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结束当天采访时,记者再次路过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先生店铺,发现他已在门口张贴了新的价格公示牌,明确标注所有烟草制品的零售价不得低于批发价。李先生告诉记者:“虽然短期内销量有所下降,但只有规范经营才能走得长远。”这一细节或许正是当前烟草市场渠道合规工作逐步见效的一个缩影。
标签: 便宜现在最便宜的烟批发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