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注目 鲜明 突出 青花瓷梅瓶渠道管控严格滴水不漏

吴梦瑶 11

2025年7月1日,全国烟草行业渠道管控迎来新一轮收紧,各地烟草专卖局加大了对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高端卷烟品牌“青花瓷 梅瓶”的管控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严格态势。据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自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案生效以来,烟草行业的渠道管控措施已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尤其在“青花瓷 梅瓶”等高价值产品的流通环节,监管部门的介入更为深入。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采访时了解到,该店经理李明(化名)表示,自6月底开始,烟草专卖局要求所有高端卷烟品牌必须严格执行“一证一箱”制度,即每箱“青花瓷 梅瓶”在销售前必须经过扫码登记,确保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可追溯。“以前我们只管卖,现在不仅要管卖,还要管流向,特别是‘青花瓷 梅瓶’这种价格在800元一包的烟,一旦发现流向不明,整个店可能都要被停业整顿。”李明坦言,这种高压态势让不少经销商开始重新审视库存管理。

据行业数据显示,“青花瓷 梅瓶”作为国产高端卷烟的代表,2025年上半年市场零售价稳定在800元/包左右,但受渠道管控趋严影响,部分地区的二级市场溢价现象已明显降温。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测科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通过近一个月的专项检查,我们已查处多起‘青花瓷 梅瓶’跨区域调货案件,涉案金额超过200万元。新版条例明确规定了‘禁止跨区域销售’,这对打击黑市交易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消费者端,这种渠道管控的收紧也引发了不同反响。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背景的烟民:张先生(企业高管)表示,“‘青花瓷 梅瓶’现在买起来比以前麻烦,但能保证正品,值得”;刘女士(自由职业者)则抱怨,“以前朋友间还能分到,现在渠道这么严,普通消费者想尝鲜都难”;而赵师傅(出租车司机)则认为,“这烟本来就贵,管控严点好,至少不会买到假货”。值得注意的是,多位消费者提到,近期“青花瓷 梅瓶”的配给量明显减少,部分专卖店甚至出现“断货”情况。

业内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国指出:“渠道管控的强化是烟草行业合规化进程的必然结果。‘青花瓷 梅瓶’作为国家局重点监控品牌,其流通环节的透明度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管和品牌形象。”他进一步解释,新版条例中“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渠道流通”条款,实际上是为烟草行业构建“数字监管”体系奠定了基础,“未来每条‘青花瓷 梅瓶’都将成为一个数据节点”。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市场动态也为国内渠道管控提供了参照。记者查阅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烟草市场报告》,其中提到:“中国烟草的渠道管控模式已成为全球烟草治理的标杆案例,特别是对高端品牌的精细化监管,有效遏制了非法贸易。”不过,报告也指出,随着电子烟等替代品的兴起,传统渠道管控面临新的挑战。

在地方执行层面,各地烟草专卖局采取了差异化措施。广州市烟草专卖局创新性地推出了“智慧烟草”小程序,消费者购买“青花瓷 梅瓶”时可通过扫码查看该包烟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该局稽查支队队长陈志强介绍:“我们与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流向,可在半小时内锁定可疑终端。”相比之下,西部某省因物流条件限制,仍主要依赖传统的“双人双锁”库存管理制度,当地专卖局负责人坦言:“技术手段虽好,但基层执行能力是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渠道管控的收紧也带来了行业内部的连锁反应。记者从华宝国际(股票代码:600458)投资者关系部门获悉,该公司作为烟草香精香料供应商,已调整了对“青花瓷 梅瓶”的原料供应策略,“必须确保每一批香料的使用都符合新的追溯要求”。而在零售端,部分经销商开始转向低风险品牌,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经营‘青花瓷 梅瓶’的利润可能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但合规成本却翻倍了。”

针对“青花瓷 梅瓶”这一具体品牌,记者特别采访了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强调:“‘青花瓷 梅瓶’不仅是商业品牌,更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其渠道管控的严格性具有示范意义。”他透露,下一步将推动建立“烟草行业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规的经销商实施联合惩戒。

在政策落地一个月之际,记者再次走访市场发现,尽管“青花瓷 梅瓶”的购买难度有所增加,但专卖店内的合规销售秩序明显改善。一位长期从事烟草批发的经销商周女士(化名)告诉记者:“以前我们靠‘灰色地带’吃饭,现在只能老老实实做合规生意,虽然利润少了,但心里踏实。”这种心态的转变,或许正是烟草行业渠道管控政策最深远的影响。

标签: 青花瓷 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