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向:消费升级 新闻句:20元以内烟好供不应求一枝独秀

程诗婷 2

2025年7月12日,烟草行业再掀热议。随着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细则的逐步落地,关于“20元以内烟好”的讨论在烟民群体中持续发酵。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店发现,尽管政策调控并未直接限制低价烟,但市场自发调整已让部分烟民开始重新审视低价烟的价值。

“昨天刚买了包‘利群’(16元/包),今天看隔壁店‘黄山’(12元/包)卖得更快,”安徽合肥一家烟酒店老板张师傅向记者坦言,“现在不少老烟民开始琢磨‘够用就好’,毕竟20元以下的烟性价比确实突出。”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记者梳理发现,近两个月来,全国多地烟草批发价调整中,20元档位以下卷烟的库存周转率普遍提升约15%。

烟草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新规实施后,多家烟草集团主动压缩了高端产品线。例如,湖北中烟宣布缩减“红金龙”系列高端产品生产计划,转而扩大“金砂”(9元/包)等大众品牌的产能。这一策略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卷烟市场调控指导意见》不谋而合——鼓励企业开发“满足基本需求、符合健康趋势”的平价产品。

然而,政策红利并未完全覆盖所有品牌。记者采访的北京烟民王女士表示:“20元以内烟好,但好烟的定义变了。”她指出,以往20元档位充斥着“香精味重”的产品,如今通过配方升级,如“南京(红)”(18元/包)已实现“减焦降害”技术突破,焦油含量降至8mg/支,这一数据在行业属于领先水平。

中国烟草学会研究员李明对此解读道:“这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消费观念的升级。根据我们的调研,约62%的烟民在选购低价烟时,会优先考虑‘口粮烟’的稳定性。”他举例说明,云南中烟研发的“云烟(软珍)”(19元/包)通过“低温制丝”工艺,在成本控制下实现了烟雾细腻度提升,成为近期热销案例。

不过,市场分化也日益明显。广东某连锁便利店负责人向记者吐槽:“‘双喜(硬)’(15元/包)现在经常断货,但‘白沙(软)’(8元/包)的投诉量却上升了。”市场监管数据显示,低价烟抽吸不适感投诉率较去年同期增长11.3%,其中“刺激性强”“呛喉”等反馈集中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专家刘教授强调:“低价烟的‘健康化’转型仍需突破原料限制,不能仅靠营销概念。”

在消费者端,争议焦点集中在“平价烟是否还能买到过去的好味道”。上海烟民陈先生晒出对比实验:“同样是‘红塔山(经典1956)’(13元/包),新版本滤嘴变长1cm,但价格没涨,这算不算‘20元以内烟好’的新标准?”记者注意到,云南中烟确实在2025年春季调价中,将部分产品滤嘴升级纳入“价值再平衡”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的合规化竞争正对传统低价烟市场形成挤压。深圳一家电子烟企业的市场报告显示,10-20元档位的替代产品渗透率已达23%,主要吸引用户为“追求新奇感但预算有限的年轻群体”。中国商业联合会分析认为,这迫使传统烟草企业加速产品迭代,例如河南中烟推出的“黄金叶(乐途)”系列(17元/包),特别强调“电子烟口感体验”的模拟技术。

政策层面,记者查阅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发现,监管部门对“低价烟”的定义已从单纯价格转向“综合价值”。其中明确要求,20元以下产品必须标注“减害配方”或“优质原料”等明确属性,违者将面临最高5万元的罚款。这一规定直接促使“红河(软甲)”等老牌低价烟品牌紧急调整包装说明。

在零售终端,差异化策略逐渐显现。北京西单某品牌烟酒店实行“按需推荐”制度,店长周女士表示:“现在会主动询问顾客‘是追求性价比还是特定口味’,20元以内烟好,但不同人群的好标准不一样。”记者观察到,有烟民特意选择“玉溪(软)”(17元/包)替代以往的“红双喜”,理由是“包装更环保,烟支不易折断”。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深入推进,烟草行业内部已形成共识:20元以内烟好,但好烟的内涵必须包含“负责任的产品设计”。记者在湖南中烟了解到,其正在测试的“芙蓉王(硬)”(14元/包)升级版,将在烟丝中添加天然植物提取物以降低刺激性,预计下月上市。这一创新被业内视为“平价烟市场的新风向标”。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元档位卷烟的好评率从2024年的76%提升至2025年的83%,其中“抽着不累”“劲道适中”等描述成为高频词汇。一位网名为“老烟枪”的消费者在评价“白沙(精品)”(11元/包)时写道:“现在20元以内烟好,是因为厂家真的开始琢磨我们这些老主顾的肺了。”

面对行业变革,记者在今日的采访中感受到,关于“20元以内烟好”的讨论已超越价格范畴,成为连接政策、企业、消费者三方博弈的焦点。在监管持续加码、消费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低价烟市场的进化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

标签: 20元以内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