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进入夏季销售旺季,终端零售终端的“画像”愈发清晰。在各大城市商圈、社区便利店以及乡镇烟酒行,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烟草品牌的选择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重点市场发现,尽管电子烟和新型烟草产品持续冲击传统卷烟市场,但高端品牌在特定消费场景中的“面子”属性依然稳固。
在北京市三里屯商圈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明向记者透露:“最近一个月,中华(硬)的销量稳中有升,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买整条的人明显增多。很多年轻人会特意问‘抽什么烟有面子’,然后直接选软中华或者九五之尊。”据他观察,这类消费群体多为商务人士或送礼需求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更看重品牌溢价和社交属性。而同一时间段,中低端品牌如红塔山、白沙等销量则有所下滑,部分小店甚至出现库存积压现象。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监测报告》印证了这一趋势。报告显示,全国卷烟市场呈现出“金字塔”结构:高端市场(50元/包以上)占比持续扩大,同比增长8.3%;中端市场(20-50元/包)基本持平;低端市场(20元/包以下)则面临萎缩压力。其中,贵州茅台(甲类)作为跨界产品,凭借其“酱香型”独特口感和茅台品牌背书,单包定价高达120元,在高端礼品市场异军突起。
记者在上海浦东新区采访了一位企业高管王先生,他直言:“应酬场合,抽什么烟有面子其实是一种无形的社交规则。我办公室里常备两条中华,客户来了递上一包,比直接谈生意效果更好。”这种观点在受访的20位烟民中颇具代表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位90后消费者张女士则表示:“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电子烟,传统卷烟除非是长辈要求,否则很少主动购买。”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草学会理事陈教授分析称:“当前市场分化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天价烟’治理政策持续收紧,如《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4年修订版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名贵卷烟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品质和身份标识的需求并未消失,只是转移到了合规框架内。”他特别指出,近期出现的“定制款”烟草产品,如利群(杭州定制版)单包售价68元,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同时,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价格方面,记者获取的全国烟草市场行情数据显示:硬中华(小盒)价格稳定在75元,软中华82元;玉溪(软)62元,红塔山(经典1956)18元。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偏远地区出现了价格波动,如云南某县因物流成本上升,白沙(硬)零售价从13元上调至15元,引发当地消费者不满。
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开展了“夏日清风”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渠道流通的高档卷烟。据广州市烟草专卖局通报,6月份查获的走私案件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其中包括假冒的“熊猫(硬)”(市场价98元/包)和未经授权的“黄鹤楼(1916)”。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高端烟草时应通过正规渠道,避免因追求“面子”而陷入假烟陷阱。
在三四线城市,终端画像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山东某县级市烟酒店老板刘女士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卖得最好的是双喜(硬经典),26元一包,既不贵又能拿得出手。很多农民朋友买整条送亲戚,觉得比买白酒更实在。”这种“实用主义”消费观在下沉市场尤为普遍,中端品牌通过性价比优势维持了基本盘。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社交平台收集到两组典型声音:一位公务员表示:“现在开会禁止吸烟,但接待外宾时,递上一包古田(硬)还是必要的,这是职业习惯。”而一位大学生则吐槽:“我父亲非要我买 Newport(绿棒),说国外品牌有面子,结果被海关查扣,真是花钱买教训。”
展望下半年,随着《电子烟国家标准(第二批)》的实施,传统烟草与新型烟草的竞争格局或将进一步演变。但可以预见的是,“面子消费”这一文化现象短期内难以消弭,如何在合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需求,将成为烟草行业终端终端布局的核心课题。
标签: 抽什么烟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