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中国烟草行业迎来了一则关于消费者年龄层分布的重要新闻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烟草行业的消费者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记者今日走访了多个城市的烟草专卖店和便利店,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吸烟者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监管层、行业专家以及普通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内,记者观察到,前来购买香烟的消费者以30岁至50岁的中年男性为主。店员王女士告诉记者:“最近一个月,粗杆的黑色香烟销量明显上升,这类香烟的消费者大多集中在35岁到45岁之间,他们更注重香烟的口感和品牌。”她补充道,这类消费者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对烟草的品质和包装有着较高的要求。
然而,与中年消费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一代的吸烟者数量却在逐步减少。在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家便利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其中一位名叫李明的大学毕业生表示:“身边吸烟的朋友确实变少了,很多人开始关注健康,尤其是女性吸烟者,几乎看不到。”另一位消费者张女士则提到:“我父亲是老烟民,最近体检后医生建议他戒烟,他自己也开始尝试减少吸烟量。”
这一现象与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出台的控烟政策密不可分。202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烟草公司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此外,多地政府也陆续提高了烟草消费税,使得香烟价格进一步上涨。根据记者调查,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中华”牌香烟价格已从2023年的每包65元上涨至2025年的78元,而“玉溪”牌香烟也从58元涨至70元。价格的上调无疑对年轻消费者的吸烟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全国烟草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2%,但其中45岁以上的消费者贡献了70%的销售额。而18岁至30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比仅为15%,较2020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数据表明烟草消费正逐步向中老年群体集中,而年轻一代的吸烟率有望进一步降低。
多位烟草行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北京烟草学会副会长赵教授指出:“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尤其是电子烟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香烟的消费者。”他同时强调,烟草企业需要调整产品策略,更加注重中老年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配合政府的控烟措施。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内部也在进行自我调整。记者了解到,多家烟草公司已开始研发低焦油、低尼古丁的香烟产品,以满足部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在某烟草公司的产品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几年,我们将推出更多符合健康趋势的香烟产品,同时加强行业自律,确保合规经营。”
在消费者层面,不同年龄段的吸烟者对烟草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记者采访了一位60岁的老烟民刘先生,他表示:“我吸烟已有40多年,现在身体有些不适,但已经习惯了。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戒烟帮助。”而一位30岁的男性消费者则认为:“我吸烟是为了缓解压力,但会尽量控制吸烟量,毕竟健康最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年轻吸烟者数量减少,但“粗杆的黑色香烟”在特定消费群体中依然受欢迎。这类香烟通常包装简约,口感醇厚,更受成熟男性的青睐。在某烟草零售店的货架上,这类香烟的摆放位置明显优于其他产品,价格也从每包50元到100元不等。
此外,烟草行业的合规性也成为监管重点。记者查阅了最新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发现其中明确规定,烟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各地烟草专卖局也加大了对违规销售行为的查处力度。例如,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在2025年上半年查处了多起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案件,对相关商户进行了罚款和停业整顿。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部分消费者对烟草行业的未来持谨慎态度。一位经常购买香烟的消费者表示:“现在政策越来越严,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方便地买到香烟。”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认为:“烟草行业不可能消失,但可能会越来越规范,消费者也会更加理性。”
综合来看,2025年7月6日的烟草行业消费者年龄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中年消费者依然是烟草市场的主力军,而年轻一代的吸烟率则持续下降。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社会健康意识的提升,也体现了政策调控和行业自律的双重作用。未来,烟草行业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将是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
标签: 粗杆的黑色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