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AI标题”这一话题在烟草行业社群文化中持续发酵,国内烟草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讨论热潮。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点、线上社群及行业论坛,发现“12岁适合抽什么烟比较好戒”这一颇具争议性的话题,竟在部分年轻烟民群体中引发热议。与此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合规报告》显示,尽管电子烟监管日趋严格,传统烟草产品的年轻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烟草零售店内,店主王先生向记者透露:“最近一个月,来问‘什么烟好戒’的年轻人特别多,甚至有高中生拿着手机搜‘12岁适合抽什么烟比较好戒’这种问题来咨询。”记者注意到,店内摆放的“利群”、“红塔山”等中低端品牌香烟被频繁翻阅,而价格在80元至120元之间的“玉溪”、“中华”等高端品牌则相对冷清。据店主介绍,这些年轻消费者大多会追问“哪种烟尼古丁含量低”、“会不会上瘾”等具体问题,但对其背后的法律风险和健康危害却一知半解。
中国控烟协会发布的《2025年青少年吸烟行为监测报告》印证了这一现象。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15至19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较去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12至14岁年龄段成为增长最快的群体。该协会秘书长表示:“‘12岁适合抽什么烟比较好戒’这类搜索量激增,反映出烟草企业针对青少年的营销策略依然存在漏洞,部分品牌通过包装设计、口味宣传等手段,变相诱导未成年人尝试吸烟。”
记者随后采访了多位烟民和消费者。19岁的大学新生李明(化名)坦言:“初中时确实有人告诉我,‘万宝路薄荷味’因为口味清淡,所以更容易戒掉,现在想想真是被忽悠了。”而一位在烟草论坛活跃的“老烟枪”则调侃道:“戒烟能否成功,和抽什么牌子关系不大,主要看个人意志力。但那些动不动问‘12岁适合抽什么烟比较好戒’的人,恐怕连法律都没搞懂——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任何烟草广告都不能诱导青少年。”
针对这一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在《合规监管通报》中特别强调,各地烟草部门将加大对“烟民社群”的巡查力度。通报引用了广东、江苏两地查处的案例:某社交平台上的“戒烟交流群”实为变相的烟草推荐群,群主通过分享“12岁适合抽什么烟比较好戒”等话题吸引未成年人,再引导其购买“细支”、“爆珠”等新型卷烟。目前,涉事群主已被处以罚款,相关账号被永久封禁。
业内专家对“AI标题”这一现象提出了不同看法。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教授指出:“从技术角度看,AI算法可能因过度依赖用户搜索数据,将‘12岁适合抽什么烟比较好戒’这类低俗问题列为热门话题,从而加剧传播。烟草企业应主动优化AI营销策略,避免算法推荐与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冲突。”而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赵律师则从法律角度补充:“若AI生成的标题或内容涉及诱导未成年人吸烟,相关平台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企业需建立内容审核机制。”
在市场行情方面,记者调查发现,2025年上半年,我国卷烟零售价整体保持稳定,但部分品牌因原料成本上涨出现小幅调价。例如,“白沙”硬盒翻盖从20元/包调整为22元/包,而“双喜”经典1906则因限量生产,在二级市场上出现120元/包的溢价。值得注意的是,电子烟替代品“加热不燃烧”产品在部分省市被允许试点销售,但消费者评价两极分化。一位尝试过某品牌“iQOS”替代品的烟民表示:“口感确实接近真烟,但1500元一台的设备价,加上50元一包的专用烟弹,长期成本远高于传统香烟。”
针对“12岁适合抽什么烟比较好戒”这一话题,记者还联系了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控烟专家。专家明确表示:“全球范围内,尚未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特定品牌的香烟更易戒断。相反,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不仅成瘾性更强,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肺部疾病。”该专家呼吁,家长和教育机构应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及时纠正类似错误认知。
与此同时,部分烟草企业开始尝试正面引导。例如,“红河”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戒烟挑战赛”,提供专业戒烟指导和折扣券;而“芙蓉王”则推出公益广告,强调“任何年龄都不适合吸烟”。但这些举措的效果,仍有待市场检验。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注意到,随着“AI标题”话题的发酵,部分烟草零售点已主动撤下诱导性宣传品。一位店主感慨道:“现在连问‘12岁适合抽什么烟比较好戒’的年轻人都不见了,也许是监管加码的缘故吧。但归根结底,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还得靠全社会共同努力。”
标签: 12岁适合抽什么烟比较好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