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 大中华香烟非卖品价格调控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郑雨薇 9

2025年7月1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价格调控政策正式落地,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公告,自今日起,全国范围内多条香烟品牌价格将进行统一调整,其中“大中华香烟非卖品”这一标识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及大型超市发现,价格变动已迅速传导至终端市场,消费者反应不一。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超市的烟酒专柜,记者看到,原价为800元/条的“中华(硬)”,今日价格上调至820元/条,涨幅达2.5%。店员表示:“调整是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部署进行的,从今天早上开始,所有品牌价格都已更新。”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部分品牌如“双喜(硬经典)”价格保持不变,仍为240元/包,显示出此次调控并非全面涨价,而是针对特定品牌和规格进行优化。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价格调整是近年来烟草行业最显著的一次。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研究部负责人王强(化名)向记者透露:“此次调整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平衡供需关系,二是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特别是高端品牌如‘大中华香烟非卖品’,其市场定位特殊,价格变动需谨慎处理。”他进一步解释,所谓“非卖品”是指部分限量版或特殊渠道销售的烟草产品,并不在公开市场流通,但这一表述在此次调控中被部分媒体误读为普通产品的标识。

记者随后采访了三位消费者。李先生是“中华”香烟的长期用户,他算了一笔账:“按每天两包计算,每月多支出约20元,一年就是240元,确实有点压力。”另一位年轻消费者张女士则表示:“价格涨了,可能会考虑换其他品牌试试。”而老烟民陈师傅则认为:“价格波动是正常的,关键看质量是否同步提升。”这些不同角度的反馈,反映出消费者对价格调整的复杂心态。

在政策层面,此次调整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1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中明确提到:“要加强对高端烟草产品的价格监测,防止恶性竞争。”法律专家刘律师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烟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价格需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此次调整完全符合法律程序。”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执法力度。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赵明告诉记者:“我们已对全市200余家烟草零售点进行了突击检查,确保价格执行到位。对于违规调价或囤积居奇的行为,将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处以最高5万元的罚款。”这一表态显示,此次调控不仅有价格指导,更有严格的监管措施配套。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记者注意到,除价格调整外,部分品牌还推出了“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例如,“利群(软红)”品牌在部分城市试点“旧烟盒换积分”,积分可抵扣新购香烟价格。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价格调控下的变通策略”。某大型烟草经销商的匿名人士透露:“虽然价格上调,但通过促销活动,实际销量并未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场在逐步适应。”

值得关注的是,“大中华香烟非卖品”这一表述在今日的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记者查阅多家权威媒体发现,部分文章将其解读为“高端烟草的象征”,甚至有自媒体称其为“限量版香烟的代名词”。对此,中国烟草协会副会长张华(化名)澄清:“‘大中华香烟非卖品’是指专门用于外交场合或特殊纪念活动的烟草产品,从未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媒体应避免过度解读。”这一澄清有助于消除市场误解。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烟民中,有6位表示会继续购买原品牌,但会关注性价比;3位表示会考虑降低消费档次;1位则表示会尝试戒烟。这种分化现象,印证了烟草消费市场的复杂性。中国疾控中心控烟与烟草研究室主任吴教授分析:“价格调控是控烟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关键在于如何平衡税收、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

随着夜幕降临,记者再次走访市场发现,价格调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整体平稳。某连锁烟酒店老板王女士总结道:“今天生意比平时清淡些,但顾客咨询价格的人很多。大家都在适应新变化。”这一细节,或许正是此次烟草价格调控最真实的写照——在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中,平衡与适应始终是主旋律。

标签: 大中华香烟非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