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子烟是什么新型社交圈层的选择,引领风尚。风生水起

卢晓萱 12

2025年7月1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步入新的监管周期,一场围绕社交属性的讨论在行业内持续发酵。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传统烟草品牌正通过包装设计、社交互动等手段重新定义“社交属性”,而“骄子烟是什么”这一话题,在年轻烟民群体中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最新上市的“骄子”品牌香烟。“骄子烟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款烟,更是一种社交符号。”李先生解释道,该品牌通过限量版包装、二维码互动等方式,让消费者在购买后可以通过扫码参与线上社交活动,如品牌KOL直播、线下品鉴会等。这种模式在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尤其是“95后”消费者。

记者注意到,与往年不同,今年烟草市场的“社交属性”竞争愈发激烈。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分析报告》,全国烟草品牌在包装设计、营销渠道上的创新投入同比增长35%,其中“社交互动”成为关键词。某省级烟草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透露:“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吸烟体验,他们需要品牌提供更多社交场景。”

在上海市静安区,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28岁的金融从业者王先生表示:“骄子烟是什么?对我来说,它是一款能让我在商务场合‘有话说’的烟。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扫出合作公司的信息,这在应酬时很有用。”而23岁的自由职业者张女士则认为:“这种设计让我觉得吸烟这件事‘不那么孤单’,扫码后可以加入品牌社群,和其他用户交流。”

然而,这种“社交化”趋势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杨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烟草行业的社交属性营销,本质上仍是诱导消费。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的‘互动设计’,可能加剧青少年吸烟问题。”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称,全球每年有800万例烟草相关死亡,其中约40%与社交环境有关。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4年修订版,其中明确禁止烟草制品包装上出现“社交推荐”等诱导性内容。但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当前监管仍存在盲区。“比如二维码互动,它不直接宣传吸烟,但客观上创造了社交场景,这属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北京某律所的知识产权律师分析道。

在市场行情方面,记者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销量同比增长2.7%,但利润增速放缓至1.2%。某头部烟草品牌的市场总监告诉记者:“社交属性营销成本较高,比如‘骄子’系列的单盒生产成本比普通卷烟高出0.8元,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并未降低。”数据显示,该品牌在5月推出的“社交礼盒”售价为150元/条,比同级别产品贵20%,但首周销量仍突破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已开始关注这一趋势。记者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取的内部文件显示,下半年将启动“烟草营销合规性专项检查”,重点查处“以社交名义变相营销”的行为。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局工作人员透露:“比如‘骄子烟是什么’这类话题,如果被证实用于诱导消费,品牌方将面临处罚。”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发现,关于“骄子”品牌的讨论已形成两派观点。有网友调侃:“骄子烟是什么?是社交货币,也是健康负担。”也有消费者表示:“只要价格合理,这种社交功能挺实用。”一位长期吸烟的刘先生则直言:“我更关心焦油含量,包装上的社交功能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针对“骄子烟是什么”的疑问,记者查阅了该品牌官网说明:“我们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烟草文化’,通过社交互动提升用户体验。”但记者注意到,官网并未明确说明这些互动功能是否属于烟草营销范畴。某省级烟草研究所的专家指出:“这种模糊表述可能为后续监管埋下隐患。”

在今日的烟草市场,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传统社交属性较强的“送礼型”香烟销量下滑,而“社交互动型”产品占比提升。一家连锁烟酒店的店主算了一笔账:“以前一条软中华(500元)能卖出30条,现在‘骄子’系列(450元/条)的社交版反而能卖出50条。”

面对这一趋势,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观察家。某财经评论员认为:“烟草行业的社交属性创新,本质上是市场饱和后的必然选择。但关键在于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而一位前烟草营销负责人则坦言:“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他们能分辨出哪些是真心提供价值,哪些只是营销噱头。”

在走访的最后,记者再次回到最初的疑问:“骄子烟是什么?”或许正如一位年轻烟民所言:“它既是一款香烟,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但最终,选择权还在消费者手中。”

标签: 骄子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