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 高档私烟批发零售需加强监管 防微杜渐

卢晓萱 2

2025年7月9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国内烟草市场呈现出新的动态。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高档烟市场增速明显放缓,部分品牌库存压力加大。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烟草专卖店发现,尽管“中华”、“利群”等传统高端品牌仍保持稳定销售,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明显提升。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王先生向记者透露:“最近一个月高档私烟批发零售业务下降了约15%。以前很多企业客户会批量采购,现在要么减少数量,要么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他特别提到,去年同期能卖出500条‘双喜(硬)’,今年同期只有320条左右。这种变化与今年3月国家烟草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卷烟价格管理的通知》密切相关,该通知强化了对零售价格的监管力度。

上海烟草集团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电子烟禁令后的替代效应正在减弱。报告指出:“传统卷烟市场正面临消费升级与价格敏感的双重挑战。”该集团旗下“红塔山”品牌销售总监张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观察到二线品牌如‘红双喜’、‘红河’的市场份额正在扩大,价格区间集中在30-50元/包的区间。”

记者采访了多位消费者,来自金融行业的李先生(化名)坦言:“现在一支‘中华’(软)要100多元,对于日常消费来说负担太重。最近开始尝试‘玉溪(软)’,虽然口感稍有差异,但价格合理。”而在上海某高校工作的陈女士则表示:“我父亲以前每天一包‘中华’,现在改成‘黄山(红方印)’,价格差了一半多。”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正在全国范围内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高档私烟批发零售领域出现新动向。广州一家从事跨境贸易的贸易商黄总透露:“通过特殊渠道进入国内的高档香烟,如‘万宝路(银版)’、‘七星(薄荷)’等,批发价格普遍比官方渠道低20%-30%。但这类交易风险很高,一旦被查处将面临高额罚款。”他特别提到,今年6月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查获的一起案件涉及走私香烟超过50万条,涉案金额高达2.8亿元。

中国烟草学会市场研究部主任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当前烟草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消费者理性消费趋势明显。从合规角度看,消费者应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产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私烟。”他同时指出,烟草行业合规化建设正在加速,今年预计将有更多地方性法规出台,进一步规范烟草流通秩序。

在政策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了《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对零售许可证发放条件进行更严格限定。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赵女士表示:“新规实施后,预计将有15%左右的个体烟草零售户因不符合条件而退出市场。”这一变化将直接影响烟草产品的终端供应格局。

从国际市场看,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MI)的加热不燃烧产品在部分地区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在东京举行的行业峰会上透露:“虽然中国尚未放开相关产品销售,但我们在周边市场的成功经验表明,这类产品可能成为传统烟草的重要补充。”这一趋势引发国内业界的广泛讨论。

高档私烟批发零售现象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记者在成都走访时发现,部分批发市场内仍有商家在隐蔽处进行此类交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批发商告诉记者:“现在做这个风险很大,但利润空间仍然存在。一包‘中华(硬)’的私烟批发价大约比市场价低40元,零售商有足够空间操作。”然而,成都市烟草专卖局相关人士表示,已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近期已查处多起相关案件。

行业分析机构欧睿国际的最新报告预测,到2027年,中国中档价位卷烟(20-50元/包)的市场份额将提升至42%,高于目前的35%。这一预测与当前市场趋势基本吻合。报告还指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如“云烟”、“红塔山”等将受益于这一变化。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新修订的《烟草广告管理办法》将于9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限制了烟草广告的发布范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涉及烟草产品的投诉量同比下降12.5%,表明市场秩序有所改善。

随着“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烟草行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如何平衡税收贡献与公共健康目标,如何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议题。高档私烟批发零售现象的持续存在,也反映出市场调节机制与行政监管之间的复杂关系,这需要监管部门、企业及消费者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标签: 高档私烟批发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