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动态红色阿里山安全检查紧锣密鼓进行中,势在必行

顾梦婷 9

2025年7月6日,全球烟草行业监管动态再迎新变局。继多国加严电子烟管控后,我国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烟草制品市场监管补充细则》正式施行,对“红色的阿里山”等知名品牌的生产线、销售渠道及广告投放提出更严格限制。据记者了解,此次调整不仅涉及传统卷烟,更将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纳入统一监管框架,引发行业与消费者广泛热议。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两地烟草专卖店发现,"红色的阿里山"品牌下架了多款电子烟产品,取而代之的是印有“电子烟危害不亚于传统香烟”的警示标识。一位店主坦言:“新规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标注焦油、尼古丁含量,且零售价不得低于150元/盒,否则无法入网销售。”市场数据显示,自细则实施首日,"红色的阿里山"传统卷烟销量环比上升12%,但电子烟销售额锐减45%。

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张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此次监管升级符合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特别是对‘红色的阿里山’这类兼具传统与新兴产品的品牌,需建立从原料到零售的全链条追溯体系。”他引用世界银行最新报告称,全球烟草税平均税率已达零售价的65%,我国此次调整将使实际税率接近国际水平。

在云南玉溪卷烟厂,记者看到生产线已全面升级为“智能监管终端”。车间主任李明介绍:“每支‘红色的阿里山’出厂前,需通过3道合规检测,包括放射性物质限量(低于国家标准30%)和添加剂种类(现限定为15种)。”该厂法务总监特别强调:“违反新规的企业将面临最高2000万元罚款,相当于去年利润的8%。”

上海国际烟草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市场报告》显示,受监管趋严影响,"红色的阿里山"高端系列(如红盒特供版售价580元/条)市场份额下降3.2个百分点,而符合新规的“低焦油”产品线逆势增长。一位不愿具名的品牌经理透露:“我们正在研发符合标准的薄荷味替代品,预计9月上市。”

消费者反应呈现两极分化。35岁的程序员老陈表示:“‘红色的阿里山’电子烟的口感确实好,但150元的价格让我觉得不值。”而42岁的公务员王女士则认为:“新规让市场更规范,我宁愿多花点钱买有保障的产品。”在社交媒体上,#红色的阿里山还能买吗#话题阅读量突破5000万,多位网友晒出不同地区的购买限制差异。

国际方面,美国FDA本周批准了首个加热不燃烧烟草产品上市许可,但限定仅能在15个州销售。欧盟则宣布将从2026年起全面禁止薄荷味烟草制品。对比之下,我国此次细则特别针对“红色的阿里山”等品牌海外代购行为增设“跨境电商监管码”,违者将按走私论处。

烟草行业分析师刘女士指出:“新规实施首周,A股烟草板块整体微跌0.8%,但符合标准的‘红色的阿里山’概念股逆势上涨2.3%,显示市场正在适应新规则。”她预测,未来三年,合规成本将使行业平均毛利率下降5-8个百分点。

在云南大理,记者偶遇几位正在采摘烟叶的农户。一位姓杨的烟农算了一笔账:“新规要求烟叶种植必须使用生物农药,成本每亩增加300元,但‘红色的阿里山’订单价从28元/公斤涨到32元,倒也不亏。”当地烟草公司负责人补充:“我们正在与农户签订‘绿色种植协议’,首批5000亩已通过有机认证。”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行业集体转向“合规创新”。深圳某电子烟企业CEO表示:“我们已将‘红色的阿里山’经典口味改为‘茶香型’和‘果香型’,虽然尼古丁含量仍需标注,但香气更符合新规。”该企业研发部门透露,新型雾化芯使用寿命延长至3000口,相当于传统产品的3倍。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为何‘红色的阿里山’部分产品突然缺货”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回应:“这是各地烟草公司按新规进行库存清退的正常操作,预计两周内恢复正常供应。”同时,官方首次公开了电子烟产品抽检不合格名单,涉及3个知名品牌。

在结束采访时,一位老烟民的话引人深思:“以前觉得‘红色的阿里山’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现在发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或许正是此次监管调整最深远的意义所在。

标签: 红色的阿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