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40元的结婚用烟成年轻化新风尚,蔚然成风

董雨婷 10

2025年7月6日,北京—近年来,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持续引发社会关注。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烟草企业纷纷调整产品策略,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新品,试图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寻找新的增长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40元的结婚用烟、低焦油概念卷烟以及电子烟替代品等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而这一趋势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警惕。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尝试新口味,尤其是那些包装时尚、价格适中的香烟,”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老板李明(化名)向记者表示,“最近很多年轻人来买40元的结婚用烟,比如‘双喜(结婚纪念)’,既符合预算,又有纪念意义。”据他透露,这类产品销量近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婚礼旺季。

记者注意到,烟草行业的年轻化策略不仅体现在产品定价上,更在营销手段上有所突破。某知名烟草品牌在2025年推出的“薄荷爆珠”系列,主打“低焦油、清新口感”,其广告语“年轻人的第一包烟”直接瞄准18至25岁的消费群体。尽管该品牌在宣传中强调“吸烟有害健康”,但包装上鲜艳的色彩和潮流元素显然更吸引年轻消费者。

然而,这一现象并未逃过监管部门的法眼。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尽管全国卷烟销量整体下滑,但部分针对年轻群体的新品销量增长显著,其中不乏40元的结婚用烟等“礼盒装”产品。报告强调,烟草企业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不得通过任何形式诱导未成年人吸烟。

记者采访了多位年轻消费者,他们的看法各不相同。22岁的大学毕业生张伟(化名)坦言:“我身边不少同学会在聚会时尝试吸烟,尤其是那些包装好看、价格便宜的牌子。”而25岁的职场新人王丽(化名)则表示:“我买40元的结婚用烟主要是为了送礼,自己并不吸烟,但感觉现在的香烟包装越来越像年轻人的时尚单品。”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鞍钢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烟草年轻化是一个全球性趋势,但中国必须警惕其潜在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青少年一旦开始吸烟,未来患肺癌的风险将增加60%。因此,监管部门需加强对烟草营销的审查,尤其是那些利用‘时尚化’、‘礼品化’手段吸引年轻人的产品。”

与此同时,电子烟市场的变化也为烟草行业年轻化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2025年,随着《电子烟管理办法》的进一步落实,电子烟产品在口味、包装上的限制增多,部分原本使用电子烟的年轻消费者开始转向传统卷烟。记者在上海市某电子烟体验店看到,店员正引导顾客尝试“加热不燃烧”类产品,这类产品被宣传为“更接近真烟体验,但危害更低”。

烟草市场的另一重变化来自价格波动。根据2025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调整卷烟批发价格的通知》,部分品牌卷烟的批发价上调,零售价也随之水涨船高。记者在广州市天河区的一家便利店发现,40元的结婚用烟“双喜(硬)”售价已从去年的38元涨至41元,而“中华(硬)”等高端品牌价格更是突破100元大关。消费者刘先生抱怨道:“现在买烟越来越贵,但年轻人还是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在监管层面,多地烟草局近期开展了“清查违规销售行为”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向未成年人售烟、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队长陈志强表示:“我们近期查获多起利用‘结婚用烟’等名义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案例,这些产品往往通过社交媒体或私域渠道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烟草市场也出现了类似趋势。根据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其“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年轻消费者中受欢迎程度上升,但该品牌同时强调其“无烟未来”承诺。这一现象引发国内专家的思考:“如何在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同时,避免重蹈国际烟草年轻化的覆辙?”

回到国内市场,40元的结婚用烟等产品的流行,反映了烟草消费的“社交属性”正在增强。婚礼、聚会等场合的吸烟行为,往往被年轻消费者视为“成年仪式”的一部分。对此,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李静提出建议:“应加强对社会场合吸烟行为的干预,比如在婚礼场所设置无烟区,从文化层面减少吸烟的社交压力。”

随着“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推进,烟草行业的年轻化现象仍将持续受到关注。尽管烟草企业试图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调整寻求突破,但如何在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仍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企业高管所言:“我们理解监管的必要性,但市场终究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标签: 40元的结婚用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