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国外香烟批发渠道偏好明显,泾渭分明

魏梦瑶 6

2025年6月30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步入年中关键节点,渠道偏好问题再度成为行业焦点。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3%,其中渠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国外香烟批发”与本土品牌渠道竞争加剧的现象引发业内深思。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商超内,记者观察到,虽然烟草专柜严格执行实名制购买,但部分柜台旁的电子屏正循环播放着关于“国外香烟批发”的警示标语。据该店负责人透露:“我们店去年因一名顾客试图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国外香烟被查处,直接导致整个专柜停业整顿一周。”这一案例折射出当前烟草市场监管的复杂局面。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运行分析报告》显示,全国烟草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类是严格管控的传统零售渠道,另一类则是以“国外香烟批发”为特征的灰色市场。报告指出,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的非正规渠道占比高达18.7%,远超内陆省份的5.3%。

记者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烟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明教授。他分析道:“‘国外香烟批发’现象本质上是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与品牌多样性的双重需求所致。根据我们调研,2025年1-5月,每条中华(软)的市场零售价稳定在120元,而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的某国外品牌同规格香烟价格仅为75元。”这种价格差异成为渠道偏好的主要驱动力。

在南京路步行街,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烟民。35岁的程序员小王表示:“我偶尔会通过朋友从‘国外香烟批发’渠道购买,主要是觉得味道不同,而且价格确实有吸引力。”而52岁的退休教师李先生则认为:“正规渠道虽然贵,但至少保证是真货,不会买到假烟。”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5年修订版明确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烟草制品信息。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社交媒体平台上,仍有关于“国外香烟批发”的暗语交流。国家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队长王磊指出:“我们已升级数字监管系统,今年上半年查处相关网络案件312起,涉案金额达1.2亿元。”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发布报告称,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烟草市场增长放缓,但中国市场的合规渠道销售额仍保持3.8%的增幅。该报告特别提到:“‘国外香烟批发’对本土品牌造成的冲击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

记者走访了位于广州的某省级烟草公司物流中心。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试运行“区块链+烟草”溯源系统,通过给每条香烟赋码,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监管。“这套系统可以精准识别异常流向,比如检测到某批香烟疑似通过‘国外香烟批发’渠道流出,系统会自动预警。”

业内专家指出,解决渠道偏好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刘芳提出:“应当考虑调整税收政策,逐步缩小正规渠道与灰色市场的价格差距。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推行标准化包装,减少品牌差异化带来的吸引力。”

在杭州烟草专卖局,记者了解到该市正在试点“智慧零售”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精准投放合规产品。项目负责人表示:“截至6月底,试点区域的‘国外香烟批发’投诉量同比下降42%。”

然而,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向记者坦言:“渠道偏好问题根植于消费习惯与政策环境,短期内难以根治。特别是随着电子烟等替代品的发展,烟草行业的渠道竞争将更加多元化。”

针对“国外香烟批发”这一敏感话题,记者查阅了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报告显示,2024-2025年间,非法烟草贸易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4%,其中亚太地区增长最为显著。这一数据印证了我国面临的挑战并非孤例。

在北京市海淀区某高校附近,记者发现一家便利店因销售“国外香烟批发”产品被查处的现场。店主张某忏悔道:“开始只是帮朋友代购几条,后来就控制不住了,现在店铺被罚了5万元,真后悔。”这一案例反映出基层零售终端在渠道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烟草行业渠道建设已被纳入国家重点监管领域。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制定《烟草渠道管理办法(修订稿)》,预计将在下半年提交审议。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期待新规能在平衡市场秩序与消费者需求方面取得突破。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注意到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烟草专柜上,张贴着醒目的“拒绝购买‘国外香烟批发’产品”的倡议书。这或许预示着,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和消费者意识的提升,烟草行业的渠道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标签: 国外香烟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