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中国三大高档烟品牌这几个字,独占鳌头

苗思涵 10

2025年7月1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进入新一轮市场调整期,中国三大高档烟品牌——中华、利群和玉溪——再次成为行业焦点。据《烟草经济日报》记者调查,三大品牌在价格、渠道和营销策略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而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前烟草市场的结构性调整。

“中华”品牌在2025年第二季度继续保持其高端市场地位,但价格策略出现微妙变化。据零售终端数据显示,中华(硬)的市场零售价稳定在每包120元,而中华(软)则小幅上调至140元。一位来自上海烟草集团的市场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中华的定价策略始终围绕‘保值’和‘稀缺性’展开,即便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其核心消费群体依然稳定。”然而,该分析师也指出,部分二线城市开始出现“中华品牌溢价过高”的反馈,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现在抽中华就像买奢侈品,偶尔抽一次还行,日常消费压力太大。”

相比之下,“利群”品牌在区域性市场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根据浙江省烟草专卖局最新统计,利群(新版)在华东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3.2个百分点,零售价保持在每包60元。记者在杭州某烟酒店采访时,店主王女士透露:“利群现在走的是‘亲民高端’路线,价格比中华低一半,但包装和口感都在向高端靠拢。”一位30多岁的男性烟民对记者说:“我现在主要抽利群,中华偶尔买一两包送人,性价比更高。”这种消费分层现象,让利群在二线及以下城市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玉溪”品牌则通过产品线调整应对市场变化。2025年6月,玉溪(软)推出限量版“金叶”系列,零售价设定为每包85元,介于中华和利群之间。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向《中国烟草报》表示:“玉溪的目标是成为‘中高端市场的桥梁品牌’,既要保持品质,又要控制价格。”但行业内部对此评价不一,有专家指出:“玉溪的定位很尴尬,既无法与中华比肩,又可能被利群的价格优势侵蚀。”

监管层面的变化同样影响着三大品牌的分化走势。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5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中,明确要求“高档烟品牌不得通过礼品化营销变相促销”。记者注意到,中华品牌随即取消了部分带有“商务”、“庆典”字样的礼盒装产品,而利群和玉溪则趁机推出“日常礼遇”系列,试图填补市场空白。一位在烟草行业工作10年的营销总监对记者分析:“政策收紧后,价格敏感度高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利群、玉溪这样的品牌。”

在渠道方面,三大品牌的分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华品牌依然坚持“专卖店+高端超市”的双轨模式,而利群和玉溪则加速下沉至社区便利店和电商平台。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烟酒通”统计,2025年上半年,利群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45%,玉溪则通过抖音直播带货实现销售额环比增长28%。一位电商渠道商对记者坦言:“中华的线上销售占比不到5%,利群和玉溪已经达到30%以上。”

消费者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一位60多岁的老烟民表示:“我还是喜欢中华,味道醇厚,就是价格贵点。”而一位90后消费者则说:“现在谁还抽中华啊?利群的新款包装设计很潮,玉溪的口感也不错,没必要花冤枉钱。”这种代际差异也反映在市场数据上:中华品牌在45岁以上消费者中的占比高达65%,而利群和玉溪在25-40岁人群中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0%和35%。

法律合规层面,三大品牌也面临不同的挑战。中华品牌因“包装上的‘双中’设计涉嫌近似商标”被竞争对手起诉,虽然最终调解结案,但反映出高档烟品牌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压力。利群则因“部分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被当地烟草局约谈,而玉溪因“广告宣传语不规范”被罚款5万元。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高档烟品牌在追求市场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合规成本。”

业内专家对三大品牌的未来走向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张教授表示:“中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溢价,短期内难以被撼动;利群和玉溪如果能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有望在‘中档烟升级’趋势中受益。”但他同时提醒:“随着电子烟和减害产品的普及,三大品牌都面临消费习惯转变的挑战。”

截至发稿时,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发现三大品牌的市场策略分化已形成明显格局:中华品牌在一线城市的高端场所依然坚挺,利群在二三线城市的社区零售终端表现活跃,玉溪则在省会城市的商超渠道寻求突破。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总结道:“分化是当前烟草行业的常态,三大品牌的不同路径,恰恰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标签: 中国三大高档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