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北京——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持续引发社会关注。据《中国烟草市场月报》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消费群体中,18至30岁年轻消费者占比已突破28%,较去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在二三线城市尤为明显,成为行业监管与市场发展的新焦点。
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某连锁便利店时发现,下午5点至8点的“下班高峰期”,购买香烟的年轻顾客明显增多。店员王女士透露:“最近‘贵烟7元’系列销量增长了15%,很多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会买这个牌子。”记者注意到,该品牌通过联名潮牌、推出限量版包装等营销手段,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而另一家烟草零售商则表示,其门店内“贵烟7元”的月均销售额已达12万元,其中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超40%。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市场秩序报告》指出,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但部分品牌通过“社交圈层营销”等方式,间接触达年轻群体。报告特别提到,某头部烟草企业被举报在短视频平台投放“解压戒烟”类广告,实际诱导青少年尝试低焦油产品。对此,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鞍钢表示:“年轻化趋势与烟草营销策略密不可分,监管部门需强化广告审核与终端管控。”
在行业市场层面,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消费呈现“高端化与年轻化并存”的特点。数据显示,单支价格在5至10元区间的香烟销量增长最快,其中“贵烟7元”凭借“小包装+高颜值”的设计,成为该价位的“现象级产品”。有消费者评价:“包装像咖啡杯,拿在手里不丢人,价格又能接受。”但与此同时,业内专家警告,低价烟的“年轻化”可能加剧青少年吸烟率。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医生指出:“青少年对尼古丁依赖的形成期在18至22岁,低价烟的易得性是关键诱因。”
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90后设计师李明(化名)坦言:“我刚开始抽烟时,会刻意选‘贵烟7元’,觉得比20元的‘中华’低调,但又比3元的‘红双喜’有面子。”而70后公务员张先生则认为:“年轻人追求时尚,烟草企业自然要迎合,但法律底线不能破。”值得注意的是,某高校社会学教授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将“抽贵烟7元”视为社交资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烟友群”打卡照片。
为应对年轻化趋势,多地监管部门已出台针对性措施。上海市烟草专卖局今年4月推出“扫码验证”系统,要求零售终端记录购买者年龄段;广东省则要求烟草企业提交“营销策略自审报告”。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刘教授解读道:“《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中,明确禁止利用‘新潮元素’诱导消费,但执行层面仍需细化。”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舆论呈现两极分化。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贵烟7元”的好评率高达92%,其中“包装精美”“适合送礼”等成为高频词;但控烟公益组织“无烟校园联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1%的受访中学生表示曾因“朋友递烟”而尝试过烟草,其中43%接触的第一支烟是“贵烟7元”。
烟草行业内部对此也并非无动于衷。一位不愿具名的品牌营销总监透露:“我们正在开发‘无尼古丁香氛烟’,试图用科技手段满足年轻群体的‘仪式感需求’。”但该方案因涉及“变相推广”被监管部门叫停。中国烟草总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在内部会议上强调:“年轻化是行业危机,也是创新契机,但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探索。”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烟草零售店已开始设置“青少年警示区”,张贴“吸烟导致阳痿”“二手烟致畸”等新式警示语。然而,在杭州某商圈,记者仍看到“贵烟7元”被摆在收银台最显眼位置,且包装上印有“跨界联名款”字样。对此,杭州市烟草局稽查支队队长表示:“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严查违规营销行为。”
在2025年7月6日这一天,全国烟草消费数据再次刷新。据终端销售系统统计,当日“贵烟7元”的全国销量突破120万包,单支平均售价7.2元(含税)。而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发布的《中国控烟进展报告》指出,中国18至24岁人群吸烟率首次出现“止降回升”迹象,其中经济发达地区增长最快。
标签: 贵烟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