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随着国内烟草市场消费分级政策的持续深化,不同价位烟草产品的市场表现与消费者选择再度成为行业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烟草零售终端,结合最新行业数据与专家观点,对当前消费分级现象进行深度观察。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王女士向记者展示了最新到货的“8元钱白盒子烟”。据她介绍,这款产品属于烟草行业消费分级中的“基础型”产品,因其包装简洁、价格亲民,在低收入群体中仍有稳定需求。“虽然销量比去年下降了约15%,但每天仍有30多条出货。”她补充道。记者注意到,该产品包装上印有“中华老字号”字样,但品牌标识较为模糊,与高端产品形成鲜明对比。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报告显示,当前国内烟草消费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一方面,单价超过50元的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同比增长8.3%,其中“利群·阳光”系列因限量发售创下单日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的记录;另一方面,8元至15元区间的基础型产品销量虽稳中有降,但仍是覆盖面最广的品类。“8元钱白盒子烟叫啥”这一搜索词在电商平台烟草板块的月度搜索量仍保持在12万次以上,反映出部分消费群体的刚性需求。
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在采访中分析:“消费分级本质上是市场自发调节与政策引导的共同结果。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内实施细则,各省级烟草公司已陆续建立‘基础型-普及型-高端型’三级产品体系,8元档产品作为政策过渡期的保留品类,预计未来将逐步被更符合控烟要求的替代品取代。”他特别指出,2025年1月实施的《烟草包装健康警示升级条例》已强制要求此类产品增加动态警示视频标识。
在广州天河区一家便利店,记者偶遇正在选购烟草的货车司机李师傅。他坦言:“8元钱白盒子烟叫啥?我知道是‘红双喜’的平价版,虽然包装丑了点,但抽着实在。”当被问及是否会尝试更贵的产品时,李师傅表示:“现在油价、过路费都涨了,哪有多余的钱买好烟。”其消费心理在基层烟民中颇具代表性。据广东省烟草市场调研数据,该省基础型产品消费者中,货车司机、建筑工人等职业群体占比超过45%。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6月发布的《中国烟草经济运行报告》披露,全国烟草总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2%,但税收贡献达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一矛盾现象背后,是高端产品提价与消费税转嫁效应的叠加。北京中烟集团品牌总监刘伟透露:“我们最新推出的‘中南海·臻品’系列,通过减少单包支数(从20支降至16支)和调整配方,在售价提升40%的同时,仍保持约25%的市场接受度。”
在合规与法律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对部分企业进行了约谈,要求严格区分消费分级与“搭售”“变相促销”的界限。记者发现,部分零售终端已开始执行新的“基础型产品购买实名登记”制度,每笔交易需留存身份证件照片。上海市消保委律师团指出,这种做法虽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但需警惕过度收集风险。
多位业内专家对消费分级趋势提出不同看法。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吴刚强调:“价格是影响青少年吸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应加速淘汰低价产品。”而世界烟草发展研究会亚洲区代表John Smith则认为:“一刀切的禁售政策可能导致黑市扩张,分级管理是更务实的路径。”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收集了三类典型反馈:一是“8元钱白盒子烟叫啥”的忠实用户群体,他们普遍对产品口味变化表示不满;二是开始转向电子烟或无烟烟草的年轻消费者,认为传统烟草“性价比与体验不成正比”;三是高端产品消费者,他们更关注品牌文化而非单纯价格。一位不愿具名的烟酒行老板透露:“现在很多老顾客会买两包50元的‘玉溪’抽,再要一包8元的备着应急。”
针对消费分级政策的未来走向,记者咨询了多位行业观察人士。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赵磊预测:“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进,基础型产品将面临更严格的产能限制,而高端产品则可能通过文化赋能获得溢价空间。”他特别提到,云南中烟正在测试的“云烟·非遗”系列,将传统制烟工艺与非遗元素结合,单价已突破80元。
在结束今日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北京市朝阳区一家24小时便利店正对烟草区进行改造——基础型产品被集中陈列在收银台背面,而高端产品则获得更醒目的展示位置。这一细节或许正是当前烟草消费分级最直观的写照: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不同层级的烟草消费正以各自的方式延续、演变。
标签: 8元钱白盒子烟叫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