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香烟味年轻化现象引发关注,方兴未艾。

石悦琳 6

2025年7月7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持续调整,中国烟草市场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中国烟草报》最新报道,2024年至2025年间,18至35岁年龄段消费者占比提升至37%,较三年前增长近5个百分点。记者走访多地烟草零售店发现,传统烟草品牌正通过包装升级、口味创新等方式吸引年轻群体,其中“大华香烟味”的复合型产品成为市场新宠。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店主李女士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包装采用渐变蓝设计的新品:“这款‘大华香烟味’薄荷混合型香烟,单盒售价45元,比普通同规格产品贵5元,但近两个月销量增长了30%。”她提到,不少年轻顾客会主动询问“有没有更时尚的烟草选择”。记者注意到,该产品外包装印有“低焦油”标识,并配有电子防伪标签,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关于透明度的新要求。

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税收同比增长8.3%,其中电子烟替代品和细支烟市场贡献率显著。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明远接受采访时表示:“年轻消费者对烟草产品的需求正从‘满足生理需求’转向‘追求社交属性’。例如‘大华香烟味’系列通过联名艺术家设计限量款,成功将烟草消费场景与潮流文化结合。”

然而,这一趋势引发监管部门警惕。北京市控烟协会秘书长崔力指出:“2024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新型烟草,但‘大华香烟味’等产品通过社交平台推广,可能存在法律灰色地带。”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范围内使用薄荷、水果等风味烟草的青少年,未来吸烟成瘾风险高出普通人群3倍。

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发现,多位年轻烟民对“大华香烟味”产品评价两极分化。95后设计师小陈表示:“我喜欢它的包装设计,但价格有点高。”而另一位匿名用户则留言:“这种包装明显在模仿电子烟,让人误以为危害更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杨杰指出,烟草企业利用“风味”概念模糊健康风险,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背道而驰。

在云南烟草生产基地,记者了解到“大华香烟味”系列采用云南高原烟叶与进口香料混合调配,每条产品需经过72小时醇化工艺。云南中烟技术中心首席工程师王强透露:“我们正在研发更安全的替代方案,比如使用植物基滤嘴,但现有法律框架下,任何创新都必须以符合《烟草专卖法》为前提。”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洋分析,烟草年轻化现象背后是行业转型压力:“随着电子烟监管趋严,传统烟草企业通过包装和营销升级寻找新增长点。但‘大华香烟味’这类产品本质上仍含尼古丁,长期来看,行业需在商业利益与公共卫生之间找到平衡点。”

最新市场监测显示,2025年6月全国细支烟销量环比增长12%,其中“大华香烟味”系列占据15%市场份额。记者在武汉、广州等城市街头调研发现,年轻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时,多数人表示“不知道焦油含量”,而店主也未能主动提供健康警示。这一现象与202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零售终端张贴“吸烟有害健康”标识的规定存在执行落差。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强调:“烟草企业若以‘创新’名义变相吸引青少年,将面临法律风险。特别是‘大华香烟味’等产品,其名称与包装设计可能违反《广告法》中关于禁止使用误导性宣传的规定。”他建议加强市场监管,对涉嫌诱导消费的包装设计进行专项审查。

面对争议,中国烟草协会回应称将配合监管部门完善产品标准:“包括‘大华香烟味’在内的创新产品,均需通过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严格检测。协会正在制定新规,要求所有风味烟草产品在包装正面标注‘含尼古丁’警示语。”

在上海市静安区一家青年创业孵化器,创业者小林告诉记者:“我们团队曾考虑开发戒烟辅助产品,但发现市场对‘酷炫’烟草包装的追捧远超健康需求。这种矛盾让我觉得,真正的行业转型还需更长时间。”

随着“大华香烟味”等产品的热度持续,多地控烟组织已联合发起“无烟青春”行动,计划在2025年9月前覆盖全国100所高校。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胡鞍钢指出:“年轻化趋势若不遏制,将使我国实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的目标面临更大挑战。”

标签: 大华香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