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烟草行业市场规范再迎新动态。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正式实施,各地烟草市场秩序整顿力度持续加大,行业合规经营成为焦点。记者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在政策高压下,部分品牌销量出现波动,而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
在山东省济南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当天对一家涉嫌销售“细支”非标产品的零售店进行了查处。据执法人员介绍,该店铺销售的某品牌细支卷烟外包装标注的焦油含量与实际检测值不符,违反了《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产品标识必须真实的规定。“细支烟的监管一直是难点,因为消费者普遍认为‘细烟劲小’,但部分商家会通过添加剂调整口感,规避监管。”执法人员说。
记者注意到,近期关于“泰山烟劲大吗还是细烟”的讨论在烟民群体中持续发酵。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消费者留言称:“以前抽泰山硬包觉得劲足,现在换了细支泰山,感觉劲道明显减弱,但价格反而更高。”据市场行情数据显示,目前泰山细支(8mg焦油量)零售价为60元/条,而泰山硬包(13mg焦油量)为50元/条,价差明显。一位烟龄15年的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坦言:“细支烟的抽吸体验确实不同,但作为老烟民,我还是偏爱劲道足的传统卷烟。”
烟草行业专家李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市场存在“细支烟消费升级”与“健康焦虑”并存的矛盾心理。“消费者一方面追求‘低焦油’概念,另一方面又担心细支烟通过增加抽吸次数达到相同摄入量,形成新的健康风险。”李教授解释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细支烟并不能降低健康危害,这一观点在业内已形成共识。
在监管层面,2025年新规要求所有卷烟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细支烟抽吸次数增加”的警示语,并禁止使用“柔和”“低害”等误导性宣传语。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表示:“此次规范重点针对细支烟市场的乱象,特别是部分品牌通过‘降焦不降害’的营销手段误导消费者。”
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烟草专卖店观察到,尽管新规实施后细支烟销量有所下滑,但部分品牌通过包装升级和口感调整实现了销量回稳。比如云烟(细支印象)近期推出的“微酸调香”版本,单条价格从85元上调至95元,但销量仍保持稳定。店员告诉记者:“现在买细支烟的年轻人多,他们更看重社交属性,觉得细支烟显得有品位。”
与此同时,传统卷烟品牌也面临转型压力。在湖北某卷烟厂,厂长陈先生透露:“我们正在研发符合新规的‘劲道适中型’产品,既满足老烟民需求,又符合监管要求。”该厂最新推出的“黄鹤楼(软蓝)”焦油量降至8mg,但通过工艺调整保持原有口感,市场反馈良好。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45岁的张先生认为:“泰山烟劲大吗还是细烟?这个问题取决于个人习惯,但价格不该涨这么多。”28岁的李女士则表示:“我选细支是因为更方便,但希望商家能更透明地标注真实危害。”而18岁的王同学(未成年吸烟者)的言论被店员制止,反映了烟草专卖局近期加强的“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执法行动。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细支烟占比首次出现下滑,从去年的28%降至25.6%。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监管趋严和消费者教育密切相关。
在法律合规层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消费者诉讼案值得关注。原告称某品牌细支烟实际焦油量超出标注值,要求十倍赔偿。法院最终判决商家败诉,并强调:“烟草产品作为特殊商品,其标识真实性应受到更严格司法保护。”
针对“泰山烟劲大吗还是细烟”的争议,山东省烟草专卖局技术中心发布了一份消费者实测报告。报告显示,在同等抽吸条件下,泰山硬包的烟气碱含量比细支高出18%,而细支烟的抽吸口数平均增加2.3口。这一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了客观参考。
随着监管持续深入,烟草行业正经历新一轮洗牌。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中小品牌可能因无法适应新规而退出市场,而头部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和渠道整合占据优势。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无论是监管者、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对烟草市场的认知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或许正是行业规范化的必然结果。
标签: 泰山烟劲大吗还是细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