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中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消费分级讨论热潮。据《烟草时报》记者今日实地走访全国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烟草行业消费分级趋势愈发明显,高端烟草产品与平价烟草产品在市场中的分化现象日益显著。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连锁便利店,记者注意到,苏烟软盒28元的价格标签格外醒目。据该店店长李先生介绍:“这款产品属于中档价位,但最近一个月销量环比增长了15%。很多消费者反映,28元的价格既能满足品质需求,又不会造成太大经济压力。”与此同时,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一家烟草专卖店看到,一款售价120元的进口品牌香烟几乎无人问津,店员无奈表示:“高端烟的消费群体确实在减少,现在更多人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监测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消费分级趋势进一步明朗。其中,价格区间在20-40元的烟草产品市场份额占比达到42%,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而价格超过100元的高端烟草产品市场份额则同比下降了3.2%。这一数据印证了消费分级在烟草行业中的深化态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分级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一方面,2024年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加强烟草产品健康警示,消费者对烟草产品的选择更加理性。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促使消费者调整购买行为。来自广州市的公务员张女士表示:“现在生活成本高,以前可能随便买,现在会考虑性价比。苏烟软盒28元,包装不错,口感也还可以,算是‘经济适用型’选择。”
业内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消费分级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监管趋严,烟草消费正从‘面子消费’转向‘里子消费’。中档价位产品凭借合理的价格和品质优势,自然成为市场新宠。”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分级并非简单的价格分层,而是涉及产品结构、营销策略和消费心理的全方位变化。记者在杭州市烟草专卖局采访时了解到,当地烟草公司已开始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差异化产品。例如,针对年轻白领群体推出“小盒装、高性价比”的“轻奢”产品,而针对中老年消费者则保留传统大包装、中等价位的经典产品。
在产品创新方面,记者注意到,一些品牌开始尝试通过包装设计来体现消费分级。在南京市某烟草专卖店,记者看到一款名为“云淡风轻”的新品,采用半透明包装,内含独立小包,定价38元。店员介绍:“这是针对追求‘精致吸烟’的年轻群体开发的,虽然价格比苏烟软盒28元略高,但销量不错。”
消费者对消费分级的看法呈现多元化。来自武汉的货车司机刘师傅坦言:“我主要考虑价格,苏烟软盒28元,一包能抽两天,性价比高。现在油价这么贵,哪还能像以前那样随便买。”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高管则表示:“我更看重品质和品牌价值,价格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消费分级对我而言,意味着更多选择。”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强调:“消费分级不是鼓励消费,而是引导更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各级烟草专卖机构将持续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不同价位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同时严格执行控烟政策。”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部分烟草企业已开始调整生产策略。例如,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表示,将根据消费分级趋势,优化产品结构,适当增加中档价位产品产量,同时减少高端产品比例。这一调整与苏烟软盒28元等中档产品的热销情况相呼应。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发布了《烟草产品消费指引》,明确指出消费者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健康需求选择烟草产品,避免盲目跟风。该指引特别提到:“价格在20-40元区间的烟草产品,在品质和价格之间取得了较好平衡,适合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这一观点与苏烟软盒28元的市场定位不谋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分级现象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记者在西部地区采访时发现,由于收入水平差异,当地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在15-25元区间的产品,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对25-35元区间的产品接受度更高。这表明消费分级还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随着7月6日的到来,烟草行业消费分级讨论仍在继续。在成都市烟草专卖局组织的座谈会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烟草市场将呈现“金字塔”式消费结构:塔基是大众化、平价产品,塔身是品质适中、性价比高的中档产品,塔尖则是少数高端产品。而苏烟软盒28元等中档产品,正处在这一结构中最稳固的“塔身”位置。
记者在采访最后了解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研究制定针对消费分级的指导意见,预计将在年内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引导烟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一举措将如何影响苏烟软盒28元等中档产品的市场地位,值得持续关注。
标签: 苏烟软盒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