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烟草行业再起波澜,一则关于“茶烟”新规的报道在烟民群体中引发热议。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茶烟生产与销售的通知》,自即日起,茶烟产品需纳入烟草专卖品管理,所有茶烟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同时明确茶烟的尼古丁含量不得超过0.1毫克/支。这一规定直接触及了近年来快速兴起的茶烟市场,让不少烟民感到“五味杂陈”。
“好抽的茶烟有哪些”成了社交媒体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烟草专卖店发现,茶烟柜台前挤满了咨询的顾客。一位姓李的烟民告诉记者:“我抽了三年茶烟,主要是看中它的健康概念,现在突然要按烟草管,感觉有点像‘变相涨价’。”记者注意到,部分茶烟品牌如“云岭茶语”“青峰茗烟”已经连夜下架,货架空缺处贴上了“调整中”的纸条。一位店员透露:“昨天还卖得不错的‘龙井香型’茶烟,今天问的人多,但老板不让卖,说是等新规明确。”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据华泰证券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报告》显示,茶烟在2024年曾以年均300%的增速抢占传统卷烟市场,但新规出台后,多家券商预测茶烟板块将缩水超六成。某头部茶烟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我们库存还有200万支,如果按新规,要么全部销毁,要么改做纯茶制品,但后者利润可能腰斩。”
记者采访了多位烟草法律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赵教授表示:“《通知》实际上将茶烟纳入了‘实质等同于烟草’的监管范畴,这和2019年欧盟对电子烟的判例类似。”他特别指出,新规中“尼古丁不得超过0.1mg”的条款,直接堵死了市面上90%的茶烟产品,因为现有工艺很难做到既保留“烟”的口感又完全去除尼古丁。“好抽的茶烟有哪些”的问题,在法律层面可能变成‘符合新规的茶烟有哪些’。”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在知乎平台上,一位用户晒出“茶烟收藏照”,配文:“收藏的最后一款‘大红袍’茶烟,明天就绝版了。”而另一边,长期从事控烟工作的张女士则表示:“新规是进步,但应更明确茶烟的定位——它既不是食品也不是药品,本质上还是烟草替代品。”记者发现,部分烟民开始转向国外品牌,有消费者晒出代购的“日本抹茶烟”,称“一根50元,但至少不用怕查”。
业内专家点评中,中国烟草学会的陈研究员指出:“新规看似打压茶烟,实则逼行业创新。”他透露,某知名茶企已申请专利,计划推出“零尼古丁茶香颗粒”,通过特殊滤嘴释放茶多酚。“未来茶烟可能走‘功能性’路线,比如添加助眠成分,但价格会更高。”
在云南烟叶产区,新规也引发连锁反应。一位姓王的烟农告诉记者:“我们村有20%的烟田改种茶树,现在听说茶可能也受烟管,心里直打鼓。”而云南中烟公司则发布公告,称将利用茶烟生产线转产“健康概念卷烟”,产品预计9月上市,零售价暂定30元/包。
记者调查发现,新规落地后,黑市茶烟交易悄然兴起。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有卖家以“茶包”名义出售“定制茶烟”,单价20元/支,月销量超千。市场监管部门已表态将开展专项打击,但业内人士担忧:“只要需求在,换个名字就能卖。”
关于“好抽的茶烟有哪些”,多位资深烟民给出了个人推荐。一位自称“老茶客”的网友列出清单:“1.‘古树普洱’茶烟(已停产)、2.‘茉莉花’茶烟(尚可购买,但涨价50%)、3.‘黑茶’茶烟(新疆产,有微苦味)。”他补充道:“现在能抽的茶烟,要么是库存,要么是‘擦边球’产品,比如标注‘不含尼古丁’但味道不对。”
国际市场方面,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在6月发布声明,称中国新规“为全球茶烟监管提供了范本”。而印度尼西亚的烟草协会则向WTO提交申诉,认为中国此举“违反了WTO服务贸易协定”,因为印尼茶烟企业正准备进军中国市场。目前商务部已回应称“将依法依规处理”。
在监管报道层面,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18-35岁人群茶烟尝试率高达37%,其中23%的人已形成依赖。新规起草人之一、国家烟草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某某接受采访时强调:“茶烟本质仍是烟草制品,不能因为‘茶’字就降低监管标准。”
临近傍晚,记者在杭州一家茶馆偶遇几位老烟民,他们正围在一起讨论。一位60岁的退休教师拿起桌上泡好的龙井说:“其实真想健康,还不如喝杯好茶。那些茶烟,不过是把瘾换了种方式。”旁边一位30多岁的程序员则反驳:“你不懂,抽茶烟的人,既要口感又要心理安慰,就像喝无糖可乐的人,图的就是那个‘喝’的仪式感。”
标签: 好抽的茶烟有哪些